关于胡氏徽商根在姜堰的论述
关于水泰版李由之先生《有关泰州新安会馆和姜堰新安会馆比较的问题》一文的回复事实就是,平心而论,你讲“姜堰新安会馆是胡氏家族主导成立的”,这个我也没有看到原始的或者是旧的文字信息与实物资料,是就是是,不是我不会附和这个结论。我认为:如果是2000年往后出现的文史材料、书籍,我一般不十分相信,只把它当做线索和探讨方向。
“hjz把家从姜堰搬到海陵,hjt因此出生”这个,你有什么依据吗?“搬家”是出于什么原由呢?据我所知,hjz一直以姜堰为中心生活和做生意:“胡源泰、胡震泰”两个老字号一直姜堰镇正常经营,直至解放后54年公私合营才息业,这个在姜堰市档案局有当年的原始登记材料。而解放前姜堰茶叶店八大家(洪义和、洪泰康、洪大新、红春发、洪义泰和、胡源泰、胡震泰、吴大生)中的洪家因为后期洪积之等的败家,没熬到解放后就闭业了,可见胡氏茶庄在姜堰经营是成功和稳健的。而hjz一直以姜堰镇为大本营,公私合营后曾任了一段时间私方老板的代表,从这以后在泰县(姜堰市)土杂公司工作直至退休,这个姜堰市档案局都有当时记载的真实档案。另外,包括hjz的两个女儿上学回来后都一直在姜堰镇生活、工作,这个就不需要找原始资料了吧?还有,姜堰东转盘东侧的公墓里有hjz的墓(谓合葬,胡母的实是衣冠冢),姜堰市白米镇腰庄(原名胡家店村,这个地名的来历就来自胡家开店)是胡母真正的墓地,什么时候李先生到姜堰来玩,我可以做个称职的向导带你去拜祭。据世居姜堰镇北街刘家桥巷(家住hjz的老宅紧西隔壁)的80多岁的一位老先生和当年曾在胡氏茶叶店做工的一位老工人等几人异口同声叙述,刘家桥巷的胡氏老宅的西房间内曾生育子女,后来因胡母英年早逝,hjz又要在姜堰、黄桥等地的茶叶店走动照应,就将孩子送往泰州的孩子舅母刘秉霞家(即泰州城里的多儿巷3号)寄养,后来在泰州上学,这个大家都知道,就不细说了。2003年第一期《人民画报》海外版第8页登载的文章中明确指出:“hjt出生在姜堰,在泰州读小学、中学”,这个我手头就有复印件,难道中国这么大的刊物他弄错了?
顺便问一下海陵的史门同道中人,海陵区的胡氏茶叶店在哪,什么时候我一定去参观。另有一个疑问,也需要附带问一问:一直海陵区有一个传说,有这么一位现龄80多岁的老妇当年曾为hjt接生,算下来时龄不会超过20多一点,那么这个接生婆是否有工作经验呢?
确实,李先生摆出了泰州府的“新安会馆”的这些个证据,真是佩服!夏兆麐的《泰县氏族略》和俞扬的《泰州旧事摭拾》,本人眼拙失聪,没有饱得眼福。泰州城里的文史资料,近期我会找来好好拜读,看看海陵的“新安会馆”的真实面貌,很有兴趣想了解了解,比如这个“新安会馆”建立时间的出处,毕竟对海陵区的地方文史情况我了解得不是太多。正是因为“对这个会馆的情况,一直处于漠视状态,现在经过一些实地访问,才能有些材料”,所以这个“新安会馆”,倒是可以啥时曝光就啥时曝光、指哪儿就哪儿、要圈多大就多大的。
姜堰的“新安会馆”不只是现存东风街的这一处,另一处在今天的姜堰东板桥桥北西下口、老胜利布厂东侧,连会馆旁的巷子,老百姓都一直称之为“新安巷”,这个“新安会馆”前后共三进,三进的陈设和东风街的“新安会馆”一样。民国14年(1925年)第一进曾不慎起火烧毁,姜堰徽商又捐款重建,并把大门改成了铁门,直到前几年老城区改造才拆除。《泰县氏族略》中虽然没提及姜堰的“新安会馆”,但并不代表古人没有讲过,这个东西就不存在,相反,姜堰东风街的这一处,因为那块会讲话石头的存在,而可能比泰州府的“新安会馆”更为真实和令人信服。
有人会有个疑问,那时徽商在姜堰经营的情况和规模是怎样的?我也来“从当时的一些记载中抽丝剥茧地寻些旁证据”:1930年的出版的《中国地名大辞典》中赞誉“姜堰繁盛冠于泰县”,清晚期,姜堰的街市已万商云集、百谷汇聚、粮行林立,成为享誉大江南北的苏北地区重要的粮油集散地,民国年间的姜堰地方报纸《姜声报》(姜堰市档案局有收藏)登载,当时江南和苏中地区的粮食价格要参考姜堰粮食市场的行情,被称为“姜市”,所用衡器被称为“姜称”,上海报纸每日发布姜堰粮食市场的行情,被称为“姜信”。而这时徽商就看中了姜堰这块风水宝地,适合经营,纷纷举家来姜经营茶叶等生意,清末民初时茶叶店已达十二家,规模较大的有前面讲的8家, 2007年3月我曾写过一文《徽茗流芳 和美四海——浅析举办姜堰茶文化节的现实意义》,前些天在版内发过了,实际是用来阐述姜堰粮食市场是徽籍茶商在老泰县地区生存和发展最肥沃的土壤,这里就不细细叙述了。由此可以旁证,姜堰这两个“新安会馆”合起来的规模和影响可能会大于泰州。
如能海陵把泰州府(地点:海陵)“新安会馆”与姜堰“新安会馆”两者的关系理顺清楚,可能海陵方面的尴尬会更大,建议海陵保持沉默。
纵观以上这些情况,可以看出,以经销茶叶为主的徽商包括胡氏一直是以姜堰镇地区为中心来经营和发展的,实物和史料是真实不虚的,可以令世人相信。
09.7.3.晨 于聚石斋 老同学,我支持你
这些人就是不知道实事求是,拉大旗做虎皮,无耻 我也支持你,学术历史之源,很多东西不可争辩 历史从来都是御用文人写的,
尊重史实,是史学家,学者所应具备的“文德”! 尊重史实,是史学家,学者所应具备的“文德”!
愚公 发表于 2009-7-3 18:59 http://www.jyrm.cn/images/common/back.gif
说的太好了 聚石是什么人?
他怎么懂这么多? 姜堰文史专家 :victory: 作为姜堰人,我很赞同“东临碣”的发言。TZ与JY之争历史悠久,
TZ96年前一直全地区最小的县,不但梦想升格,而且不断与兄弟县抢名气。若没有某空调企业在京花钱,至今不可能升格的。弄得在外地工作的现TZ地区的人,都不好意思称TZ人,有的称扬州人,还有称靖江、兴化、泰兴和姜堰人等。略举几个大家熟悉的例子吧。1,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苏中分校,虽TZ拼命抢,最终总部没有同意,坚持放在姜堰。2,海军诞生地,是姜堰的白马镇,TZ搞歪门邪道后,让CCTV宣布是TZ,姜堰政府提出异议后,才将邮票首日封发行放在姜堰。3,京剧大师MLF故乡,也是姜堰的白马镇,TZ捷足先登的抢了去,姜堰因特殊原因未提出异议。4,HJT家乡,TZ不惜歪曲、编造事实,弄得中国人只知道HJT是TZ人。“东临碣”已经陈述了事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