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幕 发表于 2008-3-8 17:09:05

80后忆曲江楼周边印象

作者 玫瑰骑士

很小的时候,我就住在离曲江楼不远的地方,跟曲江楼也就隔了走路十步之遥,就是现在图书馆的对面。

曲江楼的历史,早已经被姜堰人熟知,地处苏中地区里下河平原的姜堰,历史上号称是是海水、江水、淮水的交汇处,古有“三水”之称;而曲江楼之来意是因为现在的白求恩桥这条河是古代运盐的交通要道,因为曲江楼处在水流拐弯的地方,所以叫做曲江楼,后来因为陈毅在这里运筹黄桥决战,所以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遗址。

曲江楼原来是做酒楼旅馆之用,是一座典型的中式建筑,内部虽小,但是五脏据全,歇山顶、硬山顶等中国古建筑传统风格都在这里得到了应用。

曲江楼所在的南大街也早就十翻天覆地的变化,留在我记忆中的只有那些影子,依稀从80年代后面的变迁说起。而把记叙下来,等老了的时候,也许就是童年的时刻最好的记忆。(中间有些叙述不全还有些想不起来的老字号,还请道情先生指教)

曲江楼周边地理——南大街篇

曲江楼在的街,就是姜堰有名的南大街,现在旧城改造,南大街这两年间变的很漂亮,东大街是在90年左右进行的改造,后来完善成了现在的样子。北大街正在拆迁,相信也会变很多新房子出来,可是,我还是喜欢姜堰老房子,比起周庄的水乡老街气息,咱的也决不输到哪儿去。西大街是商业街,不过是自南大街之后发展的比较不错的。现在曲江楼喷泉这边,卖金鱼的前面,印象当中是个厕所的。。。呵呵

先说南大街,曲江楼对面,就是姜堰副食品商场,刚刚开业的初期,确实生意很好,对于刚刚改革开放以后来说,在刚刚从票、计划时代走出来的我们孩子来说,就是天堂,什么泡泡糖、跳跳糖、口香糖、山楂片……都是好东西,后来因为竞争太激烈,衰败了,拆掉了。副食品商场的北边,有家卖肉的,男主人姓韩,街坊基本都从这边买肉,他的北边是一家文具用品商店(印象中不是元大,呵呵)。在副食品商场的南边,是一家住家,后来改了个姜堰第一家油画店,里面有个小孩,是我同学,后来听说到了南京,姓黄。而这家油画店旁边就是姜堰有名的烧饼店,做烧饼的汉子叫陆兵,老相识了。

烧饼店生意一直都很好,除了做烧饼外,还做跳面,就是大家吃的“鱼汤刀面”,但是烧饼店是提供面条,制作面条,要吃鱼汤刀面,还是要到曲江楼旁边的那家有名的店去吃。做跳面的是个老头,胡子渣很多。跳面是个力气活,在面板上,制作人要通过一个类似杠杆的长4米左右的杆子,不停的压面团,这样做的面口感才好。每次也就那么60公分左右大的面团,而要供应姜堰小镇这么多人的饮食,可以想象,老人是多么的辛苦,不停的在杠杆的一头跳来跳去。

陆兵的烧饼很好吃,街坊们有时候喜欢“添做”龙虎的、花椒的、甜的、萝卜丝的等等常见品种,不知怎的,小时候不喜欢吃萝卜丝的,特喜欢吃花椒的,至今也没搞清楚,“花椒”是什么,肯定不是我们做菜的花椒了。呵呵。说到烧饼,不能不说到烧饼的酥和“告(音)”“告”就是发酵后的面团,用来涨面的,做面团也是力气活啊,年青人未必能吃得消,一个大的面盆,不停的压,不停的翻,为的是均匀。而酥更是烧饼店不传之密,烧饼起酥,就是起层,全靠酥的作用,虽然很多烧饼店都做酥,但是做的效果如何,只有吃的人才知道,酥是加在面团里面,然后用擀面团的木头物体(一个像农村的石碾样平滑的木头桩,中间有个木头杆),擀成饼,放上包芯,滚成团,压成饼,撒上水,撒上芝麻,涂上油,就可以进炉子烤了,烤烧饼的时候,陆兵总是赤膊,把烧饼粘上水,往方型的炉灶里面贴,里面温度很好,当时还是壮年的陆兵才能吃得消,你想啊,成天跟火打交道,多辛苦啊。这样的烧饼做法应该是小炉烧饼,比较大一点,也比较酥软,而东板桥下面的那家大炉烧饼做法又不同。(后面再讲)

所以坝口这家烧饼店为什么有名,自然因为东西好吃。每天早上,都会排队,我记得是1毛钱2毛钱,2毛5。。。好像是这个变迁的,因为陆兵在,所以口味一直都没什么变化,就是好吃。前年逛街还遇到我们陆兵的,老了,50多了吧,呵呵,一眼就把我认出来了,还叫我小名来着,哈哈。

烧饼店旁边是巷子,巷子里面有个老太太,就是第一家,外面有自来水池子的那家,孙子90年代初是保送清华的,没有去,然后自己考上北大的,听说已经在一个国家重要机关工作好多年了,南大街上好地方啊。

再往南边,就是住家的,后来好像被姜堰搬运公司收走做了一段时间办公室,就是图书馆前面这个位置。

烧饼店对面,曲江楼隔壁,是家理发店,生意不错,老板当年50多岁了吧,有印象,因为当时太小,不记得人家叫什么了。理发店旁边是老虎灶,就是茶叶炉子,姜堰有名的老虎灶,生意很好,当时还没有饮水机,大家晚上白天要个水什么的,都过来打水,印象比较深的是水缸,烧水的炉子还有来来往往板车或者三轮车上放很多水瓶来“浇水”的大客户。

茶叶炉子旁边的巷子,就是老搬运公司,因为临着河,,河边是码头,有小的起吊机,印象很深刻,从船上吊货物到板车上,然后拖走,姜堰当时汽车又少,而两个轮子的板车,自然成为了首选,所有板车的主人,都很强壮,浑身冒汗,油光可鉴,他们总是抽“雪峰”这种低端的香烟,基本穿的都很少,工作流汗太多,太辛苦了,而工资都不是很高,他们应该是旧社会码头工人的最后一代了,完全的靠力气吃饭,后来因为交通的发达,搬运公司也消亡了。

现在图书馆对面,有家小卖部,卖烟酒的,很方便周围的邻居。而后隔壁是姜堰很有名的一家裁缝店,现在还在应该已经移到香园里面去了,开了有20年了,老板现在也从小青年变成了40多岁的人了。我小时候很多衣服都是从那边做的,当时可是很时髦的事情了。可谓门庭若市。裁缝店旁边是家卖麻袋、蛇皮袋的一户老人,而他们的孙子辈人物中出了姜堰网络界后来赫赫有名的“KV300”,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了解。

南大街再往南边,是家物资回收店,国营的,也卖杂物,棉花啥的,印象是小时候吃的大骨头,都能卖物资回收站,呵呵。
物资店对面,应该是姜堰第一家商场,百货商店(应该是百货商场的前身)的遗址,在西桥小学北边,物品繁多。什么布料啊,家电啊,家用的东西,都能买到,而本人小时候第一座驾——三轮小车,就是买的这里的,红色的,很不错,经常我骑出来逛街,本来想买四轮的(和现在“好孩子”童车差不多的)可是拆了两个支撑轮,我就是骑不稳,只能买了比较稳定的三轮车,一直陪伴了我到8岁,实在骑不下了,送给表弟了,后来我表哥的车也给表弟了,羡慕了很久。

再往南,就是西桥小学了,我不是西桥小学上学的,所以就没有发言权咯,西桥小学对面是曲江桥,现在还在,不过有点破了,钢架木板桥,现在我还喜欢站在上面吹吹风,以前夏天,我们都是在上面乘凉的。

印象当中在西桥小学旁边巷子里面七拐八拐还有家尼姑庵的,好像叫观音庵,忘记了。而西桥小学有门跟我们姜中相通,这是有印象的。

镜头再回到烧饼店的巷子,往西边去,拐弯,再拐弯,现在农行大楼后面,就是姜堰有名的“新泉浴室”,姜堰浴室也是文化啊,北大街的白玉池和东街上的浴室,都是姜堰老字号啊。因为新泉浴室很有名,设施也好所以做一下简单介绍。小时候给我的感觉,新泉浴室的池子很大,空气很闷,而他们的休息大厅到处是热气腾腾,跑堂的,递手巾把的,还有墙上的油画,都是小时候可爱的记忆,浴室门口经常有卖“糖球”的,就是糖葫芦,我不喜欢吃山楂的,有桔子的和苹果的,我爸爸就是不给我买,说也不好吃,自己长大了才知道,好吃啊。大人也撒谎啊,呵呵,鄙视一下。(女浴室部分,因为木有去观摩过,所以就不写了)

黑幕 发表于 2008-3-8 17:10:06

注:西桥的庙宇为吕祖殿 现易名为居士林

maomao(毛毛) 发表于 2008-3-9 19:52:53

"曲江楼的周边印象"一文后面还有吗?

黑幕 发表于 2008-3-20 20:55:27

作者暂未继续

hellboy 发表于 2008-3-21 10:42:46

02年在姜中时还经常从那个木桥上走呢那时候那拆迁 西桥小学还有那个观音庵

会飞de鱼 发表于 2008-3-27 15:19:10

记忆犹新啊~

道情先生 发表于 2008-6-8 09:40:50

“中间有些叙述不全还有些想不起来的老字号,还请道情先生指教”

才郎 发表于 2008-6-9 21:39:20

回复 7# 的帖子

欢迎欢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80后忆曲江楼周边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