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阳布衣 发表于 2010-11-22 21:30:34

原创评论: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扎根

近日,一个“泥医生”的故事传遍荆楚大地——他两度被中国卫生协会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出席全国优秀医生先进事迹报告会,他乐善好施、救死扶伤的事迹被编入《世界好医生》一书。他就是湖北应城田店镇店坡村卫生所所长、共产党员、复转军人陈金英。(《人民日报》11月22日6版)

  干一行,爱一生,陈金英始终把“医疗行善”作为自身永恒的价值追求,让群众用最少的钱治好病。他在部队学医、入党,接受部队大熔炼的锻炼,成长为一名不怕苦、不怕累、专业精湛的合格军人。转业到地方后,他退伍不褪色,保持优良作风,把在部队学到的医术服务于农村群众。行医30多年来,陈金英上门服务达7000多人次,没收过一次手续费,免费治疗、捐助达1万多元。陈金英一直钻研“土方子”,用来对付慢性病、常见病。他摸索出10多种治疗办法,只要几角钱就能治好小孩腹泻等一些农村常见病。与一些大医院动辄几十、多则上百的医疗费相比,陈金英的收费微乎其微。陈金英说,用最少的钱让群众治好病比什么都好。他就是这样一个“医疗行善”的践行者。

  医生的职业道德、操守的好坏,事关患者的切身的利益和生命安危。由陈金英用几角钱治好病、用工整的文字开处方我们联想到,在当前市场经济消极影响下,一些医院从自身利益出发,以医疗为谋利手段,以患者为谋利对象,医疗逐利现象层出不穷;一些医生道德价值缺失,开高价药,拿回扣费,漠视群众疾苦,远离一个医生应有的救死扶伤职业道德操守。这些行为让群众觉得当前医生的职业操守严重缺失,并且认为医生失去职业操守最可怕。群众之所以亲切地称陈金英同志“泥医生”,这是因为他把心和群众系在一起,把病人当家人,把病情当命令,面对患者的求助,他总是随叫随到,长年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形象。

  作为一名党员,他时刻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村卫生所的条件并不好,待遇也不高,而且经常披星戴月出诊,以致多次摸黑夜行时摔伤自己。但陈金英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无怨无悔。他一心为民的作风赢得了群众的拥护,群众高票选举他担任村支部书记。但因为群众看病难,他又主动辞去书记的职务回到村卫生所工作。随着陈金英同志年岁渐高,子女毕业在大城市工作安家后接他去居住,他说他是一个党员,要留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常年“走读”,在工作中“只当联络员,不当办事员”,“无事不找群众,遇事回避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仅限于“蜻蜓点水”、“救急应景”。这种远离群众的飘浮作风不仅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违背了党的宗旨,而且危害了党的事业发展。无数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植根基层、植根于群众,党的事业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陈金英不仅医病,而且还医“心”。他用自身救死扶伤、乐善好施的高尚医德和一个党员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崇高精神,给转型时期的浮躁社会“注入了一剂镇定药”。我们每个党员都要学习他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扎根。

恋恋 发表于 2010-11-22 21:40:44

顶上。。。。。。。。。。。。

偶然 发表于 2010-11-22 21:41:55

但愿我们所谓大医院的专家们也能学学人家。

才郎 发表于 2010-11-22 21:45:29

医德应该这样体现

为百姓办实事的标榜

一叶小舟 发表于 2010-11-22 22:08:19

医者父母心,能做到的就不错了。

游人 发表于 2010-11-22 23:24:07

支持

姜堰陈总 发表于 2010-11-23 05:18:57

金钱难买!

天道 发表于 2010-11-23 11:05:48

这是非主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评论: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