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童年中的故乡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我的老家的那些房子多气派啊。前三排后三排是当时生产队里最整齐的七五砖房,修在灰青砖砌成的基上,干净古朴,巷道的边缘种有高高的梧桐树,每到冬天,梧桐树被呼啸的北风刮走的时候,树旁被稻草围成高高的草垛。我就从木梯上爬上去,睡在稻草上晒太阳——阳光的味道混合在稻草里,散着阵阵稻香。离我家的不远处有个鱼塘,那儿有一片很大的竹林,那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竹,青翠欲滴。清晨,漫步竹林,和风习习,竹林萧萧,林子里静寂了。乳白色的浓雾慢慢升腾开来,竹林也浸透其间,碧绿的竹叶挂满露珠,偶尔,禁不住微风一吹,从叶尖滴落到脸上,痒酥酥,凉悠悠,浸透肺腑,渗入肌骨。云开雾散,阳光利剑一般挤过竹梢,钻进竹林里,使铺满竹叶的地面变得斑斑驳驳,印上各种美丽的图案。手摇竹,哗啦啦响,那声音会传老远老远。
竹林旁是一条幽静的池塘,轻轻拿起塘边的瓦片,每块瓦片下就会有大大小小的水波波儿,象开心的笑脸.背上竹篓,用蚯蚓串在细长的竹签上,从河边的芦根下,抓几只小螃蟹带回家,用油煎,就是一道好菜。
池塘边有一块巨大方石,石下有一个四棱石柱,像长凳,所以我们那儿的女人们,总是早晩提着木桶,拿在捶衣捧,到塘边汰冼衣服。听老人说,原来方石上有两枚印章。其中一枚印章是模糊的,只要从对岸搭一朩板就能过去。因此,小孩常到方石上玩,因此,损坏了巨石上面金耳环。有一年夜晚下雷震雨,一道闪电过后,那个本来就模糊的印章就没了。从此后,再没有小孩子到巨石上玩了。
我很小的时候,房前屋后白天是见不着人的。大人们下田劳动,我们要到村里的学校上学,来回要两个小木桥。清晨,天刚朦朦亮,好多孩子就趁上学时就背着书包,挎着猪草竹蓝一边打猪草一边去上学.下午四点二十放学了,孩子们找自己家的牛羊,吆喝声在田埂上回荡着。黄昏时,才渐渐热闹起来:男人们全坐在大凳上,吸着水烟抽着旱烟,高声谈论。声音最响亮的永远是李大伯——他生产队长,“见多识广”大谈时政,遇到他说话,很少有人能接上岔。女人们先煮好猪食喂完猪,才做饭。吃饭时,都月高星稀了。邻居们端着大碗,整齐的条桌上吃着,谈笑着。那场面真的很“壮观”。
整个房孒前面的空气中都闻见稻香,我家北面有一条笔直的小路通向村外,路两旁除了种的整齐的原杉树,就是一堆堆旋成的晒稻草架子。池塘水清,鱼儿们不时跃起龙门,发出咕咚的声音,在水面上荡起阵阵涟漓..至今我的童年记忆中.那遥远的老屋顶上,依然冒着缕缕炊烟...
随着楼主的文笔进入那个曾经的年代的那种意境,细腻柔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