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我这四十年 第二十八章 祝校长的故事
第二十八章 祝校长的故事作者:陈 泰
祝善生校长严谨治学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通过几次与祝校长的接触,对他的处世为人和对问题的处理方式方法,说老实话,我从内心彻底佩服了祝校长。
后来,我又慢慢知道了关于祝校长的故事。
祝校长,家住上海祝庄,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斗大的字不识几个。
而祝校长从小聪颖过人,“天分高”,小学、中学家中大人就没操过心,后来考上上海师范学院(现上海师大),1962年8月毕业,因为学习成绩好、品学兼优,学校原决定他留校继续上本科深造。可临毕业,正是毛主席号召“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鼓动班上几个好友与他一起到新疆干革命,而学校当时并没有支疆任务,没有去新疆人员名额指标,学校教务处出面找祝校长他们谈话,让他们服从学校安排。
这种情况下,祝校长带头向学校党组织写下一份“血书”,几个哥们儿也都划下小指签上自己的名字,表示去新疆干革命的坚强决心,最后学校报经区政府特准,一起奔赴兵团农一师,祝善生被分在沙井子农场子弟学校教数学。
他的妻,就是李国英老师,家住上海南翔,1964年8月毕业于上海安亭师范学校。
说起他俩的事还真的有一笔。
原来,李国英有一哥哥李国邦,与祝校长是师范学院的同班同学、哥们儿。
这样有几次祝校长去李国邦家玩,就认识了他妹妹李国英,因为李国英也是学的师范,两人就有了共同语言,就搭起了腔,慢慢就看上了李国英。
李国英也慢慢喜欢上了这憨厚老实而又聪明睿智的哥哥的好友。花前月下、海盟山誓,他俩相爱了,就在祝校长去新疆前,他们俩经双方家长同意按上海农村的习俗请来亲朋好友,办了十八桌酒,“订了婚”。
到1964年学校毕业,“一纸调令”,李国英也到了沙井子,后来,他们就在学校安了家。当时条件非常艰苦,不仅校舍破汨、教学设施简陋,而且教师的工资也经常不能保证。教师除了粉笔和一个小黑板,就什么也没有了。晚上晚自习和批改作业,只能是靠助自制的小煤油灯微弱的灯光,一晚上下来鼻孔里都是黑黑的。
但说起我们的李国英老师,更是“红颜不让须颜”,工作上是没得说的“拼命三郎”,当时她是教初三数学带班主任,对工作的那股韧劲,就是不分上班下班,不分白天夜晚,一颗心扑在了工作上。而祝善生此时已当上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白天,他依据每位教师的特长,科学安排课务,深入课堂,了解教学效果;晚上,找师生谈心,了解和巡视晚自习纪律,也是忙的连上厕所也要计算好时间。家中的两个女儿,大的4岁,小的才1岁半,经常在家中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实在没有办法,才将小女儿送到了上海乡下。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祝善生也被打成“黑帮黑线”人物,与李老师一起下放连队劳动改造,过着政治上被人监督,一天十几个小时的繁重体力劳动。
后来,到1969年8月调来六团一中,祝善生当上校长、校党支部副书记,李国英仍教初三两个班数学和数学教研组组长。工作仍然是大刀阔斧、雷厉风行。
待我们搬家到学校后,因为同在一个大院,她大女儿祝郁也经常来我家和我们的儿子小杰玩,有时领着小杰去她们家。后来,祝郁在我们家吃饭或者我们的小杰去她们家吃饭,更是习以为常。
这样,我们两家的关系也更加亲密了一些,不过,我一直对祝校长和李老师有着一股敬佩、敬重和感恩的心理。从这以后,在学校,我更是处处、事事从严要求。
不久学校放暑假。按惯例,各连队子弟学校的老师全部集中到团部,进行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加起来一共有400多人,按年级划分,这些老师就分住在学生教室内。主要业务工作都是由一中承担。
本来,按规定,这假期的培训班,初中部老师一般是不参加的,但为了锻炼和提高我,祝校长专门安排我参加五年级组的业务培训学习。从备课开始到分析课文,总结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等让我比较系统地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学习,使我初步入门,为今后走上神圣的“三尺讲坛”奠定下牢固的基础。
有的人认为不好哦
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呢可能有的人认为是好哦
有的人认为不好哦
要看个人的水平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