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我这四十年 第五十九章 三线调迁
第五十九章 三线调迁作者:陈 泰
随改革开放的深入,沿海沿边开放城巿的增加,三线企业的很多弊病也突显出来,比如:战线长、资金短缺、设备落后、机器陈旧。同样条件、同样水准,三线企业就是竞争不过内地企业。
因此,国务院成立了“国务院三线调迁办公室”,对三线做出调整的决策,提出“三线企业逐步向大城巿、向中心城巿靠拢”,我公司紧紧抓住“调迁”的机遇,被列入“七五”、“八五”、“九五”调迁计划。
地处都匀地区的公司建新机械厂、地处凯里地区的宇光电工厂、永光电工厂为划定为第一批优先调迁单位。
选址在贵阳巿乌当区马龙坝“国家高新经济开发区”。
说起公司建新机械厂,是一个最最典型的“羊拉屎”单位。原处在都匀巿一个叫“冷水沟”的地方,从进入厂区地界,一直到处于工厂最里边的“研究所”,整整是7公里的路程,一条大道,弯弯曲曲,车间旁就是老乡的茅草屋,办公楼边就是老乡的水稻田。就这样的工作环境、条件,但就是这一代三线人,在深山沟里战天斗地,“献了青春献儿孙、献了儿孙献终生”,为国家的经济大发展贡献力量。在那些年内,建新厂找准了产品方向,狠抓市场,开发了大理石切割机,工厂大打了翻身仗。
在调迁中,建新厂化上千万元在“开发区”建起了一幢大楼,1991年12月,江总书记来贵州视察工作,还专程将那些省委领导拉到这已经竣工的崭新大楼开了一次“办公会”。
12月23日,江总书记为中国振华电子工业公司题写了:“三线创业绩,振华开新天”的光辉题词。
贵阳市乌当马龙坝“国家高新经济开发区”原是一片荒山和部分农民的菜地,不到几年时间,一幢幢厂房和家属区宿舍耸立起来。供水供电系统一致,不再像那以前的“单打一”,“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搬迁单位提出了“边搬迁边生产,当年指标不减”的豪言壮语。紧接着,第二批调迁单位也马不停蹄地跟上了。
第二批单位有:新云厂、风光厂、红云厂、群英厂。一切工作都在紧锣密鼓中进行。
公司纪检工作的上级直接领导,是省国防工办纪委。工作也是抓的很紧。工办纪委除自己有一些直属单位,主要是三大基地:O一一基地、O六一基地、O八三基地,这三大基地是贵州三线建设的三大支柱。说清楚一些,就是航天部、航空部和电子部在贵州的下属单位。
除我们O八三基地已经下放省里,那两个基地没有下放,他们的实力也比我们强、人员比我们多。O六一基地机关驻地在遵义,O一一基地机关驻地安顺。形成三足鼎立态势,多年来,为贵州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所以我们经常在一起开会、研讨。O六一基地纪委副书记陆小男、O一一基地纪委副书记张崇元,虽然定为正处级,但实际工作中享受司、局副总工待遇,这一点我们公司就不如,祝仅仅是正处。所以一直以来,已成为祝副书记的一块心病。这时的他已经近57岁,看升上去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老祝有时火气特别的大,动不动要训人,或为了一件小事与别人吵。
一次,组织部干事老齐将我们办公室的一张“文摘”小报拿去她办公室看,这张报纸是祝副书记自己私人订的,当时没给老齐说清楚。老齐拿去看了就没及时还回来。后来祝副书记在老齐的办公室看到了自己的这张报,便说了些不好听的话,两人便争执起来,最后吵的是整个办公楼四楼“家喻户晓”。
这时我跟祝副书记也发生了一些小矛盾。
那时,纪委办公室新调进了两个人。原来从红旗厂借的陈立新被公司派到都匀通讯总站当了站长。这调进的二人,一个是华联厂(即八五一厂)电镀车间主任,一个是新分来的女大学生。这电镀车间主任是祝副书记亲自要来的,是个大学生,是学物理的。事前也没有跟我打个招呼。可来后,连下厂后让他写个《简报》也拿不起。还有个女大学生,老祝也是安排她搞“会计”。也不明确是不是属纪委办公室。所以,弄的我是管他俩还是不管。还有一点,就是按省纪委文件,像我们公司的“纪委专职委员”应该享受“副处级待遇”。我因为要经常去省里开会,有一个“副处级”也好说话。人家是30来岁就“副处”、“正处”,这一点在工办开会,其他两基地纪委副书记也帮我给老祝说过,我自己也亲自找他说过,可就是解决不了。当然只要他给公司主管领导讲一下,办个手续,也不牵扯工资待遇之类。
有一次祝副书记主持召开纪委办公室会议,就我们四个人,会议内容是关于选举工会积极分子的,本来大家说说,提个名表个态就成,可他硬是拿着架子让我拿纸作记录。我想那还有两人呢,我就回说:
“不记。”
这一下,他动了真火,说:会议不开了。
我站起来出了他办公室,他将那二人留下,关起门叽叽咕咕说了半天到下班才开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