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人民论坛-姜堰第一门户社区
标题:
陈毅与姜堰
[打印本页]
作者:
mting
时间:
2009-7-12 14:08
标题:
陈毅与姜堰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波及日本。为了挽救经济危机所造成的损失,日本乘蒋介石忙于剿共,对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由于蒋介石密电张学良“避免事态扩大,听候中央处理”,即“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不到一年沦亡。1932年日本建立伪满洲国,东北三省沦为其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十分激化,并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5年,华北事变发生,民族矛盾正式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七·七”事变,即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战开始。
1937年8月13日,日军又一次进攻上海,史称“八·一三”事变,并威胁南京。第二天,国民党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要求“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人人皆有抗日守土之责”,表示要“抵抗暴力”。
根据两党的协议,红军三大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简称“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参谋长叶剑英,下辖三个师:一一五师,林彪;一二O师,贺龙;一二九师,刘伯承。
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1941年初,“皖南事变”发生后,代理军长陈毅,政治委员刘少奇。
1937年9月下旬,国民党政府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至此,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1938年11月,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发表了《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对国民党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集中军事力量打击中共的抗日根据地。
日本对华政策的调整影响着中国的抗日形势。蒋介石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39年初,召开了五届五中全会,确立了“溶共、限共、防共、反共”的方针。蒋介石统治集团将政策的中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连续掀起三次反共高潮,均被中共击退。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共决定,新四军北渡长江,挺进苏北,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与北方的八路军相互配合,南北夹击,沉重打击日寇势力。
一进泰州城,试探“二李”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后,陈毅率领新四军1支队挺进江南。他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准备分一部分兵力渡过长江去苏北平原,在那里开辟抗日根据地。然而1938年的苏北却是鱼龙混杂。当地共有日伪军和国民党军10万人,其中势力最大的是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的几万人马。
面对这种复杂的形势,陈毅却胸有成竹。他相信只要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打击顽固势力,新四军就一定能在苏北站稳脚跟,并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而苏北的中间派就是李明扬、李长江的部队。李明扬在国民党内资格很老,倾向抗日,但他受韩德勤的辖制,处处被排挤,很不服气。根据这一点,陈毅觉得有和“二李”联合的可能。再加上“二李”的部队驻防泰州一带,紧靠长江北岸,新四军要渡江北上,必须得到其支持。陈毅决定亲自登门拜访,争取“二李”联合抗日。
1939年8月,陈毅第一次进入泰州城,与“二李”商谈联合抗日,借道东进抗日之事。“二李”对陈毅的第一次接待不冷也不热。副总指挥李长江来到司令部大门口迎接,总指挥李明扬在第二天宴请陈毅时才出来见面。一番会谈,“二李”表示愿意团结抗战。
陈毅第一次进泰州城,并未深谈,只是见面打了个招呼,试探一下态度。但也给“二李”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正如事后李明扬所说:“这陈司令谈吐直爽,一身正气,似可信托。”在双方作了相互支持的暗中表态后,陈毅一行告辞回到江都的“吴家桥挺纵”驻地,耐心捕捉进城时机。
之后不久,李明扬突然向陈毅求救。原来李明扬在第3战区搞到10多万发枪炮弹药,但仓库远在几百里外的安徽南部山区,没有车船运送,都用肩挑。押运几百副弹药挑子到苏北,要经过日寇严密封锁的地区,“二李”部队对此无能为力,李明扬请求陈毅的帮助。陈毅一口答应。他和2支队的粟裕商量后,派2支队的4团副团长陶勇带一个加强营去押运,将这批弹药顺利送到江北。“二李”非常感激。
“口岸惨案”震苏北,联李抗日已成熟
1939年12月14日(农历十一月初四)深夜,月黑风高。日军一个小分队携带机枪、步枪,在汉奸翻译带引下,乘小汽艇从扬湾登陆,悄悄向口岸方向进发,途经下四圩草关帝庙时,发现庙内有持枪抗日游击队员,当即冲进不由分说举刀就砍,我方队员猝不及防,被杀死十人,只有三人死里逃生,现场惨不忍睹。日寇接着奔袭口岸武庙。李财福游击队队部也毫无戒备,当场被打死20余人,庙内庙外尸体纵横,血流遍地,一片阴森恐怖。次日上午,日寇肆意火烧金寿公所。金寿公所位于口岸西北福星桥东侧,为清代后期驻口岸港的鄂省大冶、鄂城等县木材商人所建,为居住和经营办公场所,正房、大厅均九架梁,四周回廊,雕梁画栋,斗檐翘角,共14重间,为当时扬州八处出名的建筑群之一。日寇穷凶极恶,从四周纵火焚烧殆尽后,乘汽艇扬长而去。这就是震惊苏北的“口岸惨案”。
口岸时属泰兴张少华保安九旅防区,离泰州“二李”防区南线刁家铺相距很近,所以“二李”受惊不小,为了自身防区安全,决定乘虚而入,越境布防。次日急令第一纵队司令丁聚堂,从刁家铺抽调一个连队,中午之前进驻口岸,天黑之前布好江防。李长江反复提醒丁司令:泰州的“南天门”就在你手上,口岸、刁家铺、寺巷口丢失,泰州必失。接着,李明扬令参谋长把日寇偷袭口岸,制造惨案的情况立即通报各个纵队、支队和大队,同时发给江都吴家桥新四军一份单独的通报。
陈毅司令员接到通报,当即判断:日寇偷袭口岸决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一次军事战略侦察,全面进攻苏北为期不远;泰州“二李”能主动通报敌情,一则已把我方当作友军,二则寓意请我方对时局给予关注,必要时给予武装支持。至此,一进泰州城的初步效果已显露,这为二进泰州城商谈具体合作事项提供了绝好的时机。陈毅当即吩咐惠浴宇与“二李”联系进城事宜。不出所料,次日即得到“二李”回复:“欢迎光临。”
三进泰州,团结“二李”持中立
1939年12月初,陈毅在管文蔚、惠浴宇、陈同生陪同下,带上“礼品”(战利品),从二姜方向,快马扬鞭,直奔泰州西门。李长江一行早已出城迎候,李明扬在总部门口恭候,城里坡子街、升仙桥、西山寺等处都贴出了欢迎“四将军”光临指导的标语。李长江陪同陈毅一行缓步进城,行至总部门口,尉、校、将官列队敬礼,李明扬抱拳疾步上前问好,军乐队吹打得热热闹闹。这种高规格的迎接气氛与一进泰州城时大不相同,预示会谈将会顺利,陈毅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
会面后,陈毅将带来的“礼品”一一赠送。三十支三八式步枪给颜秀五,一匹东洋军马给李长江,指挥刀给李明扬。“二李”对陈毅予以上宾之礼,把他的教导总队集中起来,请陈司令训话。
陈司令健步走到队列前,面对数百名国民党官兵,高亢激昂地演讲。他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做了精辟的分析,接着话锋一转,谈到我们苏北面临的战争形势:日本鬼子是一定要争夺我们江北这一片地方的,因为这是一片鱼米之乡,地理位置既靠上海,又临近南京。前几天,小股日寇已经偷袭口岸一次,制造了杀人惨案。我们切切不能麻痹,要作好同日寇血战到底的准备。大敌当前,我们友军之间必须团结起来……
晚上,“二李”同陈毅一行,在凌家花园举行了秘密会谈,会谈是在友好和谅解的气氛中进行的。陈毅面告“二李”,由于江南顾祝同对我逼迫,我军不得不到苏北抗日。“二李”表示谅解,表态声明不搞反共摩擦,容留新四军在防区吴桥地区抗日,商定时机协助新四军东进等,并慰劳我军万元,再拟送三百名干部到我军受训。陈毅巧抓契机,二进泰州城达到了预期的会谈效果。
1940年初,为了防备韩、李联合攻打新四军的不利局面出现,陈毅不顾生命危险,秘密三进泰州城,劝说“二李”不要上韩德勤的当。
“二李”的态度还比较友好,设宴谈心,彼此增加了信任。但陈毅还是被特务发现了。韩德勤的参谋长带了30多人,从兴化乘汽艇赶来了。“二李”一听警卫报告,脸色煞白,陈毅却镇静自若:“韩德勤自己来找也不怕,在你们司令部里还不好对付吗?”李明扬猛然醒悟,马上出去应付。陈毅嘱咐李长江要以团结抗战为重,然后起身告辞。
陈毅的三次进城。一是进城试探,二是进城求实,三是进城巩固,在抗战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传奇故事。
1940年7月26日,新四军从郭村东进黄桥,途经“二李”防区。“二李”令寺巷口、庙湾两地驻军,在我军擦境而过时,对天鸣枪,以掩韩德勤耳目。我军越境刁家铺时,“二李”提前电令驻军团长郭俊将部队全部退避三里之外,主动让道。从而留下了陈毅路经刁家铺,逗留海春饭馆与地方人士栾炳芝先生叙谈并共进午餐的历史佳话。
攻弃姜堰,瓦解韩陈两势力
新四军在苏北地区势力日益扩大,力量不断增强,成为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心腹之患,特别是陈毅建立了以黄桥为中心的苏北抗日根据地后更令韩惶惶不可终日。
姜堰地处东进抗日交通要道,由国民党曲塘一带的陈泰运税警总团把守,西与“二李”相邻,北受兴化韩之要挟,与韩之间早有隔隙,和“二李”一样,有寄人篱下之感。
1940年9月初,韩部队分二路向南进攻,新四军二纵队被迫自卫反击,首战营溪,歼其先头两个团,9月13日一路向北猛攻,顺势攻取姜堰,陈泰运被新四军所俘,其税警总团元气大伤。
新四军轻取姜堰,韩德勤又惊又喜,“惊”者,陈毅实力不可轻估;“喜”者,借陈毅之手打击陈泰运,可以趁机派人接管姜堰,扩充势力,排斥异己,同时就可以以姜堰作为要挟,逼陈毅让出黄桥。
苏北新四军为顾全抗日大局,经过慎重考虑,再次表明我军团结抗日之诚意,决定让出姜堰,同时由“二李”部接防姜堰,放回了陈泰运,并主动送给陈泰运部分枪械,进一步争取了李、陈抗日。
韩德勤派心腹张少华来接防姜堰,遭到了陈泰运妻子何其凤的强烈抵制。陈泰运回到姜堰后,其妻据实相告。陈认为韩德勤落井下石,排斥异己,不可投靠,保持中立,其联合抗日情绪日益滋长。
决战黄桥,红旗十月漫天飞
“黄桥烧饼黄又黄,黄黄的烧饼慰劳忙……”一曲令人难忘的《黄桥烧饼歌》又将人们的思绪带回了1940年9月底10月初的黄桥决战中。
1940年6月下旬,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新四军组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纵队共7000余人。为建立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随即东进黄桥地区。8月,为策应新四军发展苏北,八路军第五纵队东进淮(阴)海(州)地区,形成南北配合、打开苏北抗战局面的有利态势。
韩德勤视新四军苏北部队为心腹之患,企图先集中兵力进攻黄桥,消灭或驱逐立足未稳的新四军苏北部队,然后移兵北上,歼击南下的八路军第五纵队。苏北指挥部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自卫立场,在八路军第五纵队的配合下,积极做好迎战准备。
新四军攻弃姜堰后, 韩德勤自恃兵多粮足、装备精良,以为新四军是胆怯,令其主力第八十九军和独立第六旅共1.5万余人为中路军,从海安、曲塘一线进攻黄桥;李明扬、陈泰运部为右路军,5个保安旅为左路军,向黄桥两翼夹击,其进攻总兵力达26个团3万余人,企图于黄桥地区聚歼新四军苏北部队。
作者:
mting
时间:
2009-7-12 14:08
苏北指挥部鉴于决战不可避免,决定集中兵力,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法,于运动中歼击韩部。据此,部署第三纵队坚守黄桥,第一、第二纵队隐蔽集结于黄桥西北地区,作为突击力量。
1940年10月3日,黄桥战役打响。韩部1个师由分界直扑黄桥东北前沿阵地,实施猛烈攻击,一部突入东门。第三纵队顽强反击,予以杀伤,将其逐出。韩部第八十九军军部率1个师经古溪进至野屋基、何家塘一线,独立第六旅经高桥南进,企图袭击黄桥侧背。第一纵队适时勇猛出击,一举将该旅分割围歼于高桥地区。
4日午夜,第二纵队经八字桥插到分界,切断了韩部第八十九军退路,协同第一、第三纵队形成三面夹击,将第八十九军主力分割包围于黄桥东北地区。至5日晚,将该军主力歼灭,军长李守维在逃跑中落水毙命,旅长翁达负伤自毙。6日,第二纵队又追歼该军余部于营溪,乘胜攻占海安、东台等地。韩德勤率残部千余人向兴化溃败。左、右路敌军亦随之撤退。
与此同时,八路军第五纵队由涟水东进,攻占阜宁、东沟、益林,歼敌一部后,直下盐城。10月11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所属第二纵队前锋与八路军第五纵队先头部队,于东台以北的白驹镇狮子口胜利会师。
此役,共歼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1.1万余人。黄桥战役的胜利,一举解决苏北问题,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11月初,陈毅在海安欢迎刘少奇及八路军南下领导人时欣然赋诗:“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江淮河汉今属谁?红旗十月漫天飞。”充分表达了他对打开华中抗战新局面的喜悦心情。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陈毅司令从民族利益出发,渡江北上,为了东进抗日,三进泰州,途经刁家铺,攻打郭村,攻弃姜堰,决战黄桥,东进曲塘、海安,在我们泰州地区留下了临危不惧、大智大勇、团结抗日的光辉形象,为苏北抗日局面的打开和根据地的建立,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者:
待到雪融时
时间:
2009-7-12 21:21
重温历史,拜读
欢迎光临 姜堰人民论坛-姜堰第一门户社区 (http://jyr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