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人民论坛-姜堰第一门户社区
标题:
(原创)我这四十年 第四十九章 三线建设
[打印本页]
作者:
陈泰
时间:
2009-2-8 21:26
标题:
(原创)我这四十年 第四十九章 三线建设
第四十九章 三线建设
作者:陈 泰
从1965年开始,为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在我国曾经有过一次重大的经济布局战略转移,这就是“三线建设”。
何为“三线”?
一线,主要是指沿海和沿边地区。三线,就是长城以南、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阔内地。介乎两者之间地带就是二线。西南地区(贵州)是三线的战略腹地。有O一一基地、O六一基地、O八三基地,在贵州形成三足鼎立态势,多年来,为贵州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正是这大批企业、千军万马从北京、上海、江苏南京、安徽合肥、东北哈尔滨、辽宁铁岭、四川成都等大城巿奔赴三线、搬迁贵州,在荒芜沉寂的千百条山沟里安营扎寨,遇山开路,逢水搭桥,艰苦奋战,建成一座座工厂。当时有一重要的战略思想:“山、散、洞”,就是一是工厂建在深山沟里,二是工厂布局分散,像“羊拉屎”一样,三是要建防空洞,做到“平战结合”,平时搞生产,战时能打仗。
三线工厂在山沟定点,给当地农村、农民带来巨大经济利益,尤其是路通、水通、电通,使这些与世隔绝的深山农舍,一下子与外部世界连通,他们丢掉了祖祖辈辈祖传的油灯拉上电灯,不再去那深山沟里担水而用上清澈的自来水。他们种下的一些瓜果或鸡蛋副产品也有了销路,从没见过“人民币”的老伯妈也知道了“钱”的重要性。
当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毛主席非常关心西南三线建设,三线建设一天没搞好,毛主席就一天睡不着觉。”
当年,在都匀巿成立了“O八三基地三线建设指挥部”,踩点布局、调兵遣将、坐阵指挥。
蕴玉二哥当年曾被下放在“O八三基地指挥部”工作两年,进山沟,出现场,下工地,对这边情况也很熟悉。
后来“O八三指挥部”就慢慢演变为“贵州省第四机械工业局”--“电子部贵州管理局”。“O八三基地”一直保留。
贵州管理局下属有22个企业、4个事业单位,加局机关本身共有工程技术人员、职工约3万人。这些单位分布在都匀巿、凯里市和遵义巿。
这22个企业又分属电子部雷达局、机械局、仪器仪表局等四个部门,基地管理主要是党的关系属地化管理,工作性质机关化。
我到机关后,被安排在管理局纪检组办公室,干事。
基地(管理局)主任崔振江,基地(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兼纪检组组长刘清泉。分别是1938年、1941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此时都已到离休年龄,正在办理手续中。
纪检组尚未配副组长,仅一名叫祝雪元的、1949年4月参加革命的老同志负责,原是凯里红云厂组干科长,去年抽调上来的。祝雪元是浙江省萧山人,相当高中文化,说话干脆利落,不喜欢工作拖泥带水。对我到纪检组工作,他表示满意。
就这样,因为我自己的一纸《申诉书》,彻底砸碎了我苦苦经营了将近十年的“教师”营生,砸碎了我梦寐以求“当教师”的美好愿望,但是“好马不吃回头草”,我没有后悔。我虽然仍然热爱着教师的职业,因为我认为,那是一个神圣而伟大的职业,“教书育人,责任重大”,而且也是自己天天进步的一级、一级神圣的阶梯,你要教好学生,你就得不断地学习、补充“营养”,不断去更新自我,干到老、学到老。人生本来就是“学无止境”。而其他一些职业,往往是将原来学到的那些知识用光了,耗尽了,你的人生也该到终点站了。
在我到机关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南华厂厂组干科长揭子章,曾想通过私人感情找我,劝我回到工厂,说回去让我当宣传科长。我没有答应他。
现在我又到了一种新的环境,面对的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我的态度是继续努力的工作,向老领导、老同志学习,从新的起点开始,争取尽快熟悉工作。我在机关单身宿舍安下床铺,每天提前到办公楼上班,打扫楼道卫生。从一点一滴做起。
欢迎光临 姜堰人民论坛-姜堰第一门户社区 (http://jyr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