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考勤工资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姜堰人民论坛-姜堰第一门户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人坛
搜索
查看: 16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工商企业家王尚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11 20:14: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淮南理学家声旧,江左人文事业新。”这是清末、民国初年姜堰工商界首富王氏门厅高悬的一副楹联,其主人王尚文创办的“三元”油坊,当时在江左、淮南广大地区久负盛名,至今仍为姜堰父老津津乐道。由“三元”油坊派生出的王氏工商企业,对近代姜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繁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王三元“已成为姜堰地方近代民族工商业成功经营者的代名词。


继承祖业   开拓进取


  姜堰王氏源于山西太原,南宋时迁居江南。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兵围姑苏城,破城后下令“赶流”,将那些跟随张士诚抗朱的阊门盐丁赶至苏北。其中有一位名王伯寿的落户安丰场,以煮盐为生,此乃王氏始迁之祖。至明正德、嘉靖年间,其六代传人王艮字汝止,号心斋,师从王守仁,成为明代大儒、著名思想家,创立泰州学派,著有《心斋先生全集》,并撰《乐学歌》。其弟王栋,字隆吉,号一庵,明嘉靖中由岁贡生补江西南昌训导,擢山东深州学正,并署州事,致仕归,主讲海陵安定书院,著有《一庵先生遗集》、《易说》、《祠堂纪事》,亦为弛名江淮的大儒。艮、栋后裔以《乐学堂》为堂名,以示与“三槐堂”相区别,迁居姜堰。
  王伯寿第十七代传人王崇业居姜堰南街王源生老宅,有田产千亩,开元生米店,经营得法,颇具规模。王崇业生子三人,长子王尚质,字文伯;次子王尚忠,字佐臣;三子王尚文,字郁哉。尚质、尚忠去世较早,且儿子夭殇,故王崇业及其长、次二子的遗产均为王尚文所继承。尚文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从小上私塾,攻读勤奋。然而父亲却要他学做生意,好继承祖业。尚文十六岁时到塘湾一家当铺学徒,一次登楼,不慎跌伤了背脊,以致背部微曲,所以发迹后,人呼“三驼爹”。学成归来,掌管元生米店,开始了他经营工商业的生涯。光绪后期,“实业救国”思潮波及姜堰,王尚文受其影响,决心跳出米店小圈子,在更大范围内干一番事业,他有门口贴出一副楹联“造福儿孙桑梓,关心国计民生”以表达自己的鸿图大志。于是,他先后开办了三元油坊、裕隆元钱庄、裕隆昌南货店、万元油坊、乾元米厂等工商企业,而后他的儿子们又办起了泰伦布厂、元纶绸庄、乾隆昌商货店、德泰酱园、裕储堆栈、耀华电厂、元昌泰油漆店等实业,使“王三元”这块金字招牌驰名大江南北。


经营工商    繁荣市场


  光绪二十年(1894年),王尚文投资五万元,创办了三元油坊。他在姜堰镇北面天目山附近置地十五亩六分作油坊基地,建起厂房106间,办公用房和职工宿舍21间,购置设备“十三条龙”,买进大豆1300石,选购壮牛35头。建厂初期,王尚文不辞劳苦,事必躬亲。建房时,他与工匠同一张桌子吃饭,同一工场劳动,看图纸、算细账、抬砖瓦、扛梁柱,有人一理解,说老板当伙计,有福不享。王尚文却说:“不尝甘苦,焉知祸福;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于是工头不敢偷工减料,工匠不敢敷衍了事,而王尚文心中却对砖瓦木料的用量和用工人数有了一本帐,比预算节约银元三四千。
  王尚文紧紧把住后作生产关,重视豆油和豆饼质量,所产豆清纯透亮,绝不掺假、掺杂;规定每块豆饼净重10市斤,只能超过,不能短少,检验合格后,打上“三元油坊”铁印。不合格的,一律用榔头砸碎,作零售处理。“货真价实”为三元油坊赢得了信誉和名声,产品远销大江南北、运河东西,安徽、浙江诸省的生意人纷纷登门订货。购买豆饼的人只要看见打有“三元”两字铁印,就不再过秤,放心购买。三元油坊好比是一台生产母机,为王尚文扩大再生产提供了大量资金。
  裕隆元钱庄是王尚文继三元油坊之后所开办的一家大企业。王尚文鉴于王氏企业日渐增多,而奖金往往周转不灵,便抽出两万元,于光绪二十三年在姜堰东大街开设了这家钱庄,以为王氏各企业的后盾,由次子王鸿典管事,三子王鸿模司账。有职工十五人,由于待遇优厚、管理有方,所以职工都能尽心尽力,积极工作。
  裕隆元生意兴隆,财源茂盛,主要原因是一个“信”字。提款不论时间、数目,随到随提,且不差分文,让存户有安全感。不仅本县城乡大家小户都把余资存到裕隆元,就连外县市的殷实富户也慕名前来存款。存款最多者达五六十万元。有的人宁愿不要利息也要求将他们的款子存进裕隆元。如皋定慧寺方丈硬是把一万银元存放在裕隆元,连凭据都不要。裕隆元还有一座经济靠山,那就是中国金融界领袖人物、中南银行总经理胡笔江,此人曾在裕隆元供职,受到王尚文的礼遇和恩惠,所以来往频繁,关系密切,如有急需,中南银行首先给予支持。银行的存款多了,放款也相应增多,因此利息也就滚滚而来。另外,裕隆元还通过裕隆堆栈(五子王鸿诰主持)开展押栈业务,每年盈利万余元,最高可达四五万元。
  王尚文还开了万元油坊、乾元米厂和裕隆昌南店,都很发。后来王尚文年岁增大,身体渐渐不支,且儿子们都已成家立业,就考虑分家事宜。裕隆元经理蔡荣汉建议,除田产以外,所办企业由几个儿子合股,这样可以互相监督,互相帮助,王尚文采纳了这一建议。


慧眼识珠    选贤任能


  王尚文善于观察、考验,从企业中挑选人才并委以重任,作为办好企业的得力助手。三元油坊开办之初,即用了王寿廷、魏湘泉、郑祝三三位能人,让他们分管经营、后作和采购。王寿终正寝廷起初在西桥河南曹泰记油坊工作,1889年,30头牛在一个月内全部病死,油坊倒闭,失业在家。此时正值王尚文为开办三元油坊急需人手之际,他打听到王寿廷富有管理油坊的经验,且为人忠诚正直,办事精明,就请来任职。王寿廷只想当个工人,求口饭吃,没想到王尚文却待之以礼,尊为上宾,工资优厚。王尚文先让他与自己一起参加厂劳动,王寿廷认为职员做小工,身份不称,待遇嫌多。王尚文却说:“不是委屈你,而是让你了解建厂的全过程,做到心中有数。不是大材小用,而大材大用。我是外行,三元油坊全靠你,不取得实际经验,以后怎么能担当重任呢》”王寿廷深受感动,从此精打细算,恪心职守,把三元油坊办得红红火火,蒸蒸日上。油坊起初是牛磨打榨,要用六部磨子,成本大,功效低,王寿廷、魏湘泉建议改用洋碾,一部洋碾可抵“六条龙”,提高生产效率三倍,大大降低成本。王尚文听其言,购进了西山牛,办了洋碾,大幅度提高了产量。后来,王尚文又采纳魏、郑二人的建议,改用机器生产,又加了“六条龙”,日耗大豆120石,出油量达到1700斤以上。王尚文病危时,请来王寿廷,当着妻子和几个儿子的面说“请王先生负责三元的一切事务,听他的指挥,任何人不得干预。”王寿廷果然不负重托,三年之中把盈余从八万元提高到十万元。
  在裕隆元钱庄,有两个人得到王尚文的赏识和重用,一是蔡荣汉,一是胡笔江。
蔡荣汉是丹徒人,少时随在钱庄供职的舅父王某在店内做杂工,混碗饭吃。王尚文听伙房厨师夸他手勤脚快,经当面考核,觉得他既诚实又伶俐,所问都答到点子上,便叫他在钱庄做练习生,还请塾师教他读书、写字、打算盘。蔡荣汉十分刻苦,睡觉都用绳子把脚扣在床腿上,只要一翻身就被惊醒,立即起身学习,不久就能读报、记账了。一次扫地拾到一块银元,他问遍全店职工没人领,便在门外贴了张招领启事。王尚文获悉此事,很赏识他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质,便逐年提升,直至让他担任裕隆元经理。
  胡笔江名筠,江者人。裕隆元创业之时,16岁的胡笔江经其姑父黄某介绍入钱庄当练习生。他工作勤快,学习勤奋,每晚坚持学习两三时,除《古文观止》、《秋水轩尺牍》以外还读些新学文章,订阅《时务报》、《金融周刊》。王尚文开办裕隆元钱庄本是为自家几个企业融通资金服务,既不能介入社会流通领域,也没有同行间的横向联系,经营作用很小。目光远大的胡笔江向王尚文陈述其弊端,建议钱庄对外开放,充分发挥资金的流通效益,大量吸收社会游资以加快企业的发展。王尚文采纳了胡笔江的建议,对社会开展存放业务,凭着雄厚的资本和良好的信誉,吸引了社会各界,资金源源而来。裕隆元吸储多达三十万元,成了王氏工商业大展鸿图的坚强后盾。后来,胡笔江在《金融周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得到梁士诒的赏识,旋即召他进京,任北京交通银行经理。王尚文已经谢世,中国银行首次来姜堰办理汇兑业务,在东街马家巷李祥泰粮行设办事处。其时,姜堰人尚不了解中国银行的情况,不敢兑现中国银行的钞票。此时已经在上海任中南银行总经理的胡笔江获悉此事,特地赶来姜堰调解。结果,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来裕隆元办汇总,必须在钞票上分别加盖“姜隆”、“姜裕”的印章,裕隆元可凭加印的钞票向中、交两行收取回息。这样一来,既解了银行的围,又为裕隆元增加了一笔收入。


积德行善    造福桑梓


  王尚文腰缠万贯之后,办了许多造福桑梓的事业。首先是兴办义庄。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王尚文拔出1300亩田作为义庄公产,并买下东岳庙东北侧曹姓的一所住宅作为义庄基地,将其改为一所十间的大院落。且呈文报官立案,得到朝廷批准,故大门上方高悬“奉旨义庄”长方形匾额,两旁楹联是:“乐善好施安杜稷;扶危济困慰生灵。”义庄曾刊刻《奉旨义庄章程》,宣纸石印,嵌入玻璃镜框中,置于门堂两壁间。其章程要点大致为:
  一、义庄田地一千三百亩,房屋六十间,其收益作为慈善基金,王氏十子任何一方无权动用;
  二、义庄管理人员为尚文子孙,由文伯公(尚文长兄)、佐臣公(尚文次兄)轮流推定;
  三、与尚文公同宗高、曾、祖、三代子孙后代无生活来源者,按大、小口领月米和月钱,大口每月领米3斗,铜钱100文;小口领米2.5斗,铜钱50文。生病无力医治者,视病情轻重,领取医药费。死后无力殡葬者,领取棺木、衣服及丧葬费用。
  四、小儿无力入学读书者,可入义学就读,十五岁左右,介绍工商职业,帮助谋生。
  其次是办育婴堂。王尚文于民国元年(1912年)接办姜堰育婴堂,承担三分之一的费用,其余由银行“号贴”和各界捐助,倘有不足者均由王氏补上。数十年间王家为此耗资数万元,挽救了数以千计婴儿的生命。
  三是兴办学堂。清末废科举,王尚文适应潮流,在义庄办起“务实学堂”。聘请知名秀才单塘人李颖泉、白米人朱练秋、姜堰人王萱为教师,培育王氏子孙,免费入学。教席束脩金,每人每年一百银元,供应膳宿。开办之初只教四书五经、书法和珠算。后来加以改革,增聘如皋师范毕业生丁许成,增加了白话文和笔算两门课程。1936年,改务实学堂为尚文小学,不限王氏子弟,开门向社会招生,富家子弟按县立小学标准收费,出身贫寒的学生,不论姓氏,免去一切费用。所开课程与县立小学一样,文、史、地、自然、算、音、体、美、劳一应俱全。
  四是修桥铺路。流经姜堰的通扬运河之东首,旧有东板桥,因年久失修,已经倒毁。两岸农商交通不便,大声疾呼要求修桥。王尚文决定独资修建东板桥。光绪二十八年四月开工,次年八月告峻。姜堰之北天目山附近河道纵横,沟渠如织,来往全凭舟楫,十分不便。光绪二十五年,王尚文拔出专款,购进花岗石,在天目山之南架起一座南北走向的石梁桥,名曰“山桥”。桥建成后,不仅便利于王三元的商贸活动,而且附近渔农亦广受其益。
  姜堰的街道,原先大多是砖头和碎石铺就,许多地方还是土路,一到雨天十分难走。东街从坝口铺到东板桥,南街众坝口铺到西板桥,北街从坝口铺到石桥口,王尚文全用花岗石铺就。
  五是办粥厂。粥厂设在东岳庙,每年冬至腊月二十四,每天清晨五时开始到上午十时为止,凡居民不能维持基本饭食者先到庙门前领取竹筹一枚,然后到缸前凭筹打粥,一筹一大铜勺(约半斤米),每天消耗大米六七石。1920年王尚文病故后,慈善事业由他的夫人王佑民和三子王鸿模主持,民国二十年(1931年)洪水泛滥成灾,每天领粥者多达八千人。
  一般情况下,粥厂每年放粥需大米一百六七年十石,其资金来源主要由镇上殷实富户捐助。每次放粥结束,都要出“黄”榜(即用黄纸写成榜)公布收支账目、施主名单。其中最大的施主就是王尚文,他以义庄的一百亩租金收入作慈善基金。粥厂放粥结束后贴出告示,再以个人名义单独放粥三天,如领粥人多还可以再廷期两天,从腊月二十五至三十夜。除放粥外,还发放米票。每年腊月下旬,王鸿模派可靠的人到贫困居民门口视察,实有困难者,即送来票(每张两升米),凭票到指定的米店领米。
  六是施药。姜堰有一家“大有堂”药店,其店房产权属王鸿模。王家与大有堂订出协议:王家给大有堂独家施药的专利权,大有堂则以八折优惠与王家结账。王家持有大有堂空白药单若干,发给贫病交加的患者一张或数张,患者凭空白药单自请医生诊治,医生在空白药单上开方子,患者到大有堂取药。王家于端午、中秋、春节三个时节与大有堂结账,同时付给医生诊金。此外,王鸿模在泰纶厂备有各类急用药物,如德国拜尔药房生产的专治白喉、猩红热的血清、医治疟疾的奎宁,还有安宫牛黄丸、搭背膏等。这些药物本地委难买到,王家不惜重金派人到上海购置,或者自家熬制。对贫苦患者一律免费赠送,对富有人家则本利兼收。
  对于王氏的慈善事业,晚清朝廷给予充分肯定,曾颁旨王氏建一座“乐善好施”的牌坊。王氏奉旨,将牌坊建于官河之南蛮子庙河边(现已不存)。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派员赠送写有“乐善好施”的金字大匾一块,此匾曾悬于义庄门厅上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人坛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姜堰论坛|姜堰人民论坛|姜堰第一门户社区 ( 苏ICP备18040877号-1 公安备案:浙公网安备33010802004735号  人坛成长的足迹:   

GMT+8, 2024-11-30 15:06 , Processed in 0.180921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