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wb/html/2011-07/02/content_605510.htm
那些卖花的往事
文/文若溪
前天婆婆在耳边唠叨,大意是自我的花店关了后,小镇上原先的三家花店现在竟一个都没有了,婆婆很是遗憾地摇头叹息。 离开那个生存方式亦已有四年多了,之所以称生存方式,因为最初的缘由的确是因生活所逼而为之的。对于一个普通、平淡而又平庸的女人来说,要改变一种生存方式那是要很大的决心和勇气的,尤其是在近十年前的乡下。只是,生活之舟飘向何方何地有时我们并不知道,无可奈何之中,我经商了,决定卖花。 本不是爱花之人,只因卖这个本钱很小,资金回笼也快,且店面也无须太多装饰,那些包装精美的饰物、多姿多彩的绢花、鲜花一字儿排开,看上去就已经很美了,就这样开始了四年多的卖花生涯。 我的店是在另外两家的红火中寂寂开场的,小镇的街道虽不算太长,但容纳了四乡八村的乡人很多美好的心思,一个月总有几天集市,小巷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店里的顾客也慢慢地在看与摸的过程里交易渐多起来,在经历过最初的担忧和恐慌之后,我的心思全浸到了那些商品和交易里,而不去在乎别家是如何做他们的交易。 小小的店铺沉浸其中,即便是商品的陈列也是一件花心思的事,哪种放于何种位置给进门的人视觉怎样的冲击力都是一种学问,那些花有着怎样的语言、如何搭配表达何种心愿、祝福、情怀也不是想像的那么简单。插花的时候也有很多基本的格局,深色、浅色也有不同位置的搭配,我用文人的思维践行着商人的行为,绝不会因为家中材料的短缺而把寄哀思的菊花用在婚礼里,也绝不会别人的不懂行情而把利润扩大无数倍,每当我做花车邻人笑我太傻、不懂得赚钱而上足材料,我总是淡然一笑,他们怎会理解一个心安理得对于心灵的慰藉,一种诚信对于经商明天的拓展,人们再也不要走很远的路到城区去购花,我的花店后来居上、带动小镇经历了一场浪漫花旅,只有我自己明白,在那些看似生意兴隆的花来花去里我投入了怎样的心思和感情。 不管是现在还是很多年以后,我的这个卖花往事留给我一生的财富,让我明白,无论何时、无论何种境地,拥有一颗淡泊而富有的心,一个自己确信的美好灵魂就会勇往无前,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怀惴美好,总会有美好在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