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考勤工资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姜堰人民论坛-姜堰第一门户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人坛
搜索
查看: 401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刚经 说什么 之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5: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超越宗教的大智慧  

    

    实相般若  

  实相般若就是形而上的道体,是宇宙万有的本源,也就是悟道、明心见性所
悟的那个道体。在佛学的文字上,悟道就是见到那个道体的空性,叫做实相般若
,属于智慧的部分。我们聪明只是意识部分,局限于现有的知识范围,以及现有
的经验与感觉想像的范围。真正的道体是不可思议的,是不可以用我们普通的知
识意识去思想、讨论、研究的。大家要注意!他并没有说不能思议啊!
  “不可”是遮法,遮住,挡住,不准看,不可以用普通的知识、意识去推测
、去思想道是什么。假如实相道体能够用思想得到的话,那还是属于妄想意识的
范围。所以说不可思议,并不是说不能思议;因为这是修持求证的境界,不是思
议的境界。
  到了后世禅宗,讲一个道字,无所在,无所不在,很难表达。如果讲一个佛
字,又带了一个佛的观念。虽然有时侯佛法里头,佛字就代表了这个道体,但是
一般人一听到佛,脑子里马上想到大殿上那个塑得发亮发光的佛像,不免又著相
了。所以,唐宋以后,禅宗乾脆不用道,也不用佛,就是这个,这个就是那个,
那个就是这个,反正都是代名辞而已。华严经上说:叫它道也可以,天地也可以
,上帝也可以,神也可以,主也可以,佛也可以,真如也可以,涅槃也可以,说
了一大堆,一百多个名辞,反正这些都是代号,代表实相般若道体。世界上很多
人都追求这个东西,找到了这个东西才认识了自己生命的本源,所以,实相般若
是属于般若中最根本的。  

    境界般若  

  这些年来,有许多外国同学研究如何翻译境界两个字,我说假使翻成外文的
话,勉勉强强可翻译成现象,但是那仍属于自然界的观念。境界就是境界,只能
加注解,很难翻译。譬如修道见道的境界,药山禅师就讲:“云在青天水在瓶”
,这是很自然的,天上的云在飘,水在瓶子里,摆在桌上,一个那么高远,一个
那么浅近,这就是个境界。又譬如唐人诗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
天”。
  我们常在讲悟道,或者般若的部分时,就会引用到这两句话。天上的月亮只
有一个,照到地上的千万条江河,每条河里都有一个月亮的影子,就是千江有水
千江月。万里的晴空,如果没有一点云的话,整个的天空,处处都是无际的晴天
,所以万里无云万里天。这是一很好的境界,很多禅师们因这些境界而悟道。
  有一个和尚住茅蓬的时侯,就写了一副很好的对子:“万里青天开笑口,三
间白屋竖拳头”。
  像弥勒菩萨一样,哈哈大笑,就是我们喜欢塑的一个咧嘴笑,大肚子的和尚
,悟了道,什么都空掉,什么都喜欢。三间白屋就是三间空空洞洞的白屋,自己
在那里海阔天空。像这一类的文字,就描写一种境界,但也并不足以代表悟道那
个境界。我们的人生随时有境界,痛苦的时侯想到那些痛苦,痛苦还没有来的时
侯,脑海中又随时出现痛苦的威胁,这是苦恼的境界。高兴的时侯,又越想越得
意。尤其年纪大的人,不大喜欢想未来,因为前面的路程太远了,没有力气走了
,专门回头想少年时代的事。有时侯自己坐在那里想起来,还摇个头笑一下,回
味那个境界。这些都属于境界,所以境界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
  此外,一个人修道,或者读书,一步有一步的不同境界。像一个学艺术的人
,今天有了一个新的灵感,或者画一张画,特别有一种心得,就是有它的境界。
一个做水泥工的,今天突然一砖头下去,用水泥一抹,特别平,心里头很舒服,
原来这样砌才好,这是他做水泥工时侯的境界。所以,境界包含一切境界,修道
人有一分的成就,境界就有一分的不同,有两分的成就,就有两分的不同。换句
话说,人修到了某一种境界,人生的境界就开朗到某一种程度。
  至于我们没有修道的人,有什么境界呢?也有境界,就是一切众生所有的苦
恼境界。如古人诗中所讲的:“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
  这是普通人生的境界,不是烦恼,就是病痛,或者是衰老了,眼花了,头发
白了,这就是人生苦恼境界。所以古人说:“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
为。”因为他的境界、气派、胸襟与众不同。这种不同的境界从那里来呢?从实
相般若而来,是道体上所产生的,自然而来的。因此,真悟道的人,智慧开发是
无穷尽的,佛学的名辞叫做无师智,也叫做自然智。自己本有的智慧仓库打开了
,不是老师传授给你的,是你自己固有的智慧爆发了,天上天下,无所不知。这
就是境界般若。  

    文字般若  

  我们晓得,文字本身就具备了智慧,文字也就是言语;因为把我们言语记录
下来,就变成了文字。中国人的言语思想符号就叫做中文,英语系统人的言语思
想符号就是英文,其它法文、德文、俄文,都是代表他们的思想、言语的记号。
文字有它的境界,我们大家都读过书,都认得字,可是很少有人变成真正的文学
家;因为优美的句子出不来,没有文字的般若。有的人出语成章,话一讲出来就
是文章,每一句话都很优美,很漂亮,因为他有文学的境界,有文字般若。
  金刚经在中国,为什么那么吃得开呢?是鸠摩罗什的文字般若所造成。他翻
译了很多经典,其中金刚经以及法华经,影响中国文化极大。尤其它文字的格调
,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特殊优美、感人的佛教文学。此外还有维摩经的文字
,也都很特别,是另创一格的文字意境。后来玄奘法师等人的翻译,在文学境界
上,始终没有办法超过鸠摩罗什,这就是文字般若不同的原故。
  所以同样的读书学文字,并不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文学家。同样的修道,有些
只能够成为修行人,而不能够成佛,这与文字般若是绝对相关的。清朝有位历史
学家赵翼,也是大诗人,大文豪,他晚年写了三首有名的诗,其中有一首说:  


    少时学语苦难圆  祇道功夫半未全
    到老方知非力取  三分人事七分天  

  他说,年轻的时侯学讲话,讲不圆满,自己以为学问功夫还没有到家。到年
纪老了才知道,学死了也没有用,因为努力只有三分,天才就要七分。不过这是
指普通人而言,据我所知所见,有几位大和尚,并没有读过书,也没有上过一天
学,一个字也不认识,悟道以后,诗好、文好、样样都好,那真是不可想像。
  八十年前我的老师见过一个和尚,本来是一个剃头师傅,挑个担子在乡下到
处走,在满清的时侯,剃头的孩子不准参加考试,限制极严。可是这位剃头的大
禅师悟了道,什么都懂,无所不知。他也有一个庙子,是方丈圆寂时侯,护法给
他的。有人叫他杨和尚,有人叫他杨剃头。一般读书人去考他:杨和尚我有句话
忘掉了,你看是出在那本书里?他说:这在第几页那一本书嘛!我老师年轻的时
侯很调皮,故意去问他红楼梦上一句话,他都能回答得不错,那怪极了。有一个
很有钱的人抽鸦片,想戒也戒不掉,后来只有去求这个杨和尚,杨师父啊,你来
帮我剃个头。剃头的时侯鸦片烟瘾发了,鼻涕、眼泪直流,很痛苦,这位杨剃头
在他背上拍了一下说:“脱了!”就是解脱,头也帮他剃好了。从此以后,这个
人也再不抽鸦片了。
  这些是讲文字般若,在悟道以后自然发生,不是凭我们的聪明来的。聪明是
想出来的,想出来的没有用。悟了道的人,他的记忆力也特别高,不光是年轻的
事想得起来,前一辈子读的书都知道。这个话,你们诸位听了,大概觉得很稀奇
,的确有这么一回事。所以苏东坡有一首诗说:“书到今生读已迟”。要读书要
早读,这一辈子的书是为来生读的。悟道的时侯,过去千万生读的书都会搬出来
,就是因为般若智慧都出来了。学问好的人记忆力强,一目十行;不会读书的人
,一个字一个字抠。有人看书,眼睛一瞄,这一页就过去了,一目十行,日记千
言,到老而不衰,甚至老了记忆力更强。当然,这必须要定力,要般若的智慧才
行,这就是文字般若。  

    方便般若  

  佛经上经常讲方便,假使我手里没有纸,请你给我一张方便方便,这可不是
佛学的方便。东汉的霍光大将军,是大元帅,也是大宰相,东汉一代的天下,是
他扶正的。可是历史批评他四个字:“不学无术”,说他读书太少,处理国家大
事,在知识见解上,没有恰当的方法,所以是“不学无术”。
  术,不是手段,一个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要教化别人,自然有他无师自通的
方法;做人做事,也自然有他高度的艺术。譬如说看佛经,他能够用特殊的一种
方法,把难懂的立刻就懂进去,最难表达的东西,他用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别人
一听就懂了,这就属于方便般若。
  我们都看到过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一千只手,每一只手中有一只眼睛,头
上有三只眼睛。这位菩萨代表什么呢?一个人有一千只手,一千只眼睛,你说这
个人办法多不多?当然很多。所以要真正做到大慈大悲,要具备有千手千眼那么
多的方便方法才行。像一个会魔术的人,随手抓一个东西,都可以变一个魔术,
这就是方便般若。  

    眷属般若  

  眷属般若是跟著悟道的智慧而来的,佛学名辞叫行愿,用我们现在的观念来
说,是属于行为方面的。也就是说,自然发起道德行为,一个人自然就成为至善
的人。所谓眷属就是亲戚、朋友、家人等亲眷。
  般若的眷属又是什么呢?我们都晓得佛学讲的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
、精进、禅定、般若。一个修持的人,如何布施,如何守戒,如何忍辱,如何做
到禅定的修证功夫,然后才能大彻大悟而成佛。所以在般若的前面,就有这五个
相关的眷属,也就是五个行愿,称为眷属般若。关于这方面,我暂时不作详细的
报告,因为金刚经的本身内容,就提到了这五样事。
  现在我们已经晓得般若所包涵的内容这样多,没有适当的字可以翻译,所以
只能译音了。般若的内容,包含了悟道之愿,换句话说,这个修道的道愿,本身
就具备了这么多的内容。  

    无坚不摧  

  现在我们手里的这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为什么在般若上面加了金刚两个字
呢?金刚,在金属之中最坚固,就像金刚钻一样,能破一切法。也可以说,能建
一切法,而且无坚不摧,所以叫金刚般若波罗密。金刚经有五六种不同的翻译,
我们惯用的是鸠摩罗什翻译的这一种。有的翻译,上面加“能断”两个字,意思
是能断世间一切苦痛、一切烦恼,而成圣成佛。所以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
”。可能鸠摩罗什认为,这种能断的精神,已经包含在经文里了,所以经名不需
要特别再加上去。
  所谓“波罗密”,一般的翻译就是到彼岸,有些最后加一个多字,成为般若
波罗密“多”。这个“多”字是尾音,现在的音来念,就是摩诃般若波罗密多,
拿古代的梵音念,就是摩诃般若波罗密“达”。“多”就是“达”的音。我们大
家惯念的二百六十个字的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常常有人把它称为“多心经”
,因为西游记上,把这两个字与上面切断了,变成多心经。
  现在我们讲的这一本经,如果照含意来说明经名,就是:能断一切法,能破
一切烦恼,能成就佛道的般若大智慧,脱离苦海而登彼岸成就的经典。如果我们
照旧式庙子里的讲经方法,这个经的题目,一天讲两个钟头,连续讲一个月也讲
不完。事实上,那一种讲经的方法非常好,解释得非常详尽,由文字教育开始,
什么叫经?这个经字就可以讲一个礼拜。什么叫金刚?又可以讲上一个礼拜,因
此一个题目讲完了,个把月过了,金刚经的边在那里啊?那叫做无量无边。现在
我们不采用那个办法,我个人的个性,也是不大适合那种讲法,所以我们采取简
单明瞭的解释。  

    鸠摩罗什和武则天  

  现在说到翻译的人,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他的父亲是印度一位宰相,出
家当和尚了,他的妈妈是一位公主,逼著这位宰相还俗,跟她结婚,后来生了这
个儿子。以后这位公主自己却要出家,宰相丈夫不答应,我好好的出家当和尚,
你逼著我还俗结婚,现在你却要出家。所以这个故事真可以编写成一部小说。
  
沙发
发表于 2009-4-13 17:46:10 | 只看该作者
佛法无边
板凳
发表于 2009-4-13 19:4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头是岸!
地板
发表于 2009-4-13 22:46:16 | 只看该作者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铛……铛……铛、铛……
5#
发表于 2009-4-14 14:08:37 | 只看该作者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阿弥陀佛@#¥%
6#
发表于 2009-4-14 15:11:28 | 只看该作者
小不哈来  没的办法啊
论坛藏龙卧虎
7#
发表于 2009-4-15 20:09:27 | 只看该作者
来一段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哐!哐!!哐!!!
8#
发表于 2009-7-24 14:50:5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首先给个金刚经原文及白话翻译最好

了不起的佛家经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人坛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姜堰论坛|姜堰人民论坛|姜堰第一门户社区 ( 苏ICP备18040877号-1 公安备案:浙公网安备33010802004735号  人坛成长的足迹:   

GMT+8, 2024-11-27 05:31 , Processed in 0.125352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