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狼牙棒 于 2012-9-18 10:51 编辑
《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一首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歌曲了,每当它那铿锵有力的节奏响起,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跟着旋律歌唱;每当它伴随着缓缓升起的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上空回荡时,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无不升腾起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和骄傲。它的旋律是那样嘹亮雄浑、激越悲壮,似冲锋的号角,如进军的战鼓,激励着无数炎黄子孙的勇气、斗志和信心,和着无数炎黄子孙心灵的节拍一起震颤。 这就是《义勇军进行曲》,也就是我国现在的国歌,是我们中国人民心中的一首永远的歌。它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这首在中华大地上传唱了整整70年的歌曲,以极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激励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为了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而英勇奋斗。 《松花江上》声泪俱下唤人奋起抗战 一说到抗日歌曲,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张寒晖创作的《松花江上》这首歌。因为,这首歌在当时是一首非常流行的歌曲,歌词充满悲愤,曲调如哭如泣,犹如诉说着自己的亲身感受似的,令人听后无不动容,它勾起了许多炎黄子孙对东北的无限怀念,引起了无数贤人志士为争取自由和民族独立而奋斗不止的坚强决心。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都不知道这首歌是谁创作的,在抗战初期,作曲家刘雪庵把自己从上海流亡到香港途中谱写的《离家》及《上前线》两首歌与张寒晖的《松花江上》编为《流亡三部曲》时,也只能署以“佚名”。但总的来说,张寒晖创作的这首《松花江上》,不仅代表了民族的呼号,而且代表了时代的声音,真实地反映了“九·一八”时中国人民的心情和精神,它将同“九·一八”一起,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不能忘却的记忆,也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刻骨难忘的抗日歌曲之一。 《大刀进行曲》为中华儿女吹响抗日号角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每当人们唱起麦新创作的这首威武雄壮、慷慨激昂的《大刀进行曲》时,很多人特别是当时的抗日军民,都会产生这样的同感,认为这是所有的抗日爱国歌曲中唱得最过瘾、最解恨的一首歌曲。 它的原歌词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它消灭!把它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这首歌曲原来是为二十九军大刀队创作的。“ 总的来说,麦新创作的这首《大刀进行曲》,音调铿锵、激越 , 情感丰富 , 激动人心 ,并以惊天地泣鬼神、气壮山河的气概,为中华儿女吹起了抗日的号角,鼓舞着千千万万的中国军民为抗击侵略者去冲锋陷阵,并最终敲响了日寇必然灭亡的丧钟!所以,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大刀进行曲》这首歌就在广大军民中广为传唱 , 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黄河大合唱》唱响中国人的民族魂 有人说,音乐是记忆最好的连接点,一部音乐作品更是一个时代的风向标。“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每当人们的耳边响起这扣人心弦的旋律时,便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由著名诗人张光年和音乐家冼星海两位文化巨人共同创作完成的红色经典作品《黄河大合唱》。今年,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又是冼星海诞辰100周年,人们更是容易想起《黄河大合唱》这部被誉为\"中国灵魂的怒吼\"的巨作了。 《黄河大合唱》自从诞生的那天起,迄今已有60多年了。而《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在这么多年的历史变革中却依然发挥着自己的重要作用。她那万众的歌唱、激昂的旋律,直到现在,不管是在鼓舞人民奋进、抚慰建设者的心灵方面,还是在凝聚海内外爱国人士的意志方面,都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黄河大合唱》至今仍被广大的群众珍视为民族的瑰宝,被誉为\"中国灵魂的怒吼\",所以民族音乐的强大的生命力在于音乐与文化的完美结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黄河大合唱》不仅是民族音乐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而且还是民族音乐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一个光辉典范,其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狼牙棒根据网络文字编辑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