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考勤工资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姜堰人民论坛-姜堰第一门户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人坛
搜索
查看: 62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户外运动中如何饮水你知道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6 22:2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水占人体体重的60%~80%,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体内起到运输物质、有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调节体温等作用,人对水的需要仅次于氧气。人如果不摄入某一种维生素或矿物质,也许还能继续活几周或带病活上若干年,但如果没有水,却只能活几天。

    在户外活动时因为肌肉紧张的活动,体内代谢会产生很多的热量,使体温身高,人体通过呼吸的水汽、排汗等方式带走这些热量,来使体内组织、器官降温,达到一定的体温平衡。这种呼吸、排汗等方式带走的水份的量是很惊人的,以中低强度的慢跑为例,一般一小时大约会流失500~1000ml水份,如果是烈日下的自行车运动,一小时大约会流失1000~3000ml水份,当身体流失大量水份后,血液中盐的浓度就会随之升高,粘滞性增加,这会增加心血管运作的负担,脉搏加快,如果不适时补充,便会影响到心血管功能的运作了,甚至出现肌肉痉挛、代谢紊乱等现象,体温调节也会失去平衡。当人体失水达到体重的5%时,人体内的血浆量就会下降15%以上,这会给运动带来很不利的影响,可能出现呕吐、肌肉痉挛、中暑、休克等现象,运动效率也会随之下降20%以上。一名70公斤重的自行车骑士,每个小时要蒸发1.8L的汗水,如果不及时补充水份,两个小时后他就无法再骑下去了。 因此户外活动中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

    对于水份的过度流失,人的身体无法及时发出警告讯号,其信号机制是相对迟缓的,当感觉到口渴时,其实已经是失水相当严重了,因此要做的就是在口渴之前就应该饮水。比较正确的做法是,在运动中,每隔15-20分钟就要饮水150-300ml,这样才可以保持较好的体力和运动能力,这个饮水的原则应该是少量多次,就是每次喝少量的水,但要经常性地喝,大约是十分钟喝两口的量吧。

    单单在运动中饮水还是不够的,因为从饮水到被吸收后利用大约要20~30分钟的时间,因此要在运动前就要有意识地饮入一定量的水了,一直饮用至运动结束后还要继续补充。运动前的饮水量一般在500ml左右。运动后的饮水则尽量补充。

    如果一次性喝下大量的水,因为胃肠道的吸收需要一定时间,反而会使饮用的水集中在胃里,使有饱胀感和阻滞感,同时会使血液中盐的含量比例降低,使细胞渗透压降低,导致钠代谢失调,容易发生肌肉抽筋等现象,这样一方面不能真正达到补充水份的目的,一方面对身体不利,影响了运动。

    平常的户外运动中,如果使用水瓶饮水就容易出现一次饮水过量或者等到口渴才喝水,或者等到有空才喝水的情况,因为使用水瓶饮水需要在腰间、或者在背包、或者在自行车架等取下水瓶才能饮用到,都有一定的不便,人的潜意识里会抗拒这种不是很方便的操作,因此导致饮水次数减少或者一次饮水量过大的情况,如果使用带水管伸过肩膀的水袋饮水,因为基本一低头就可以喝到水,并且喝水时可以解放双手,因此在建立了经常性喝水的意识时,不论徒步爬山或者自行车运动等,使用水袋饮水都越来越受到户外爱好者的青睐了。


    户外运动中饮用什么样的水也是有讲究的。人体流的汗液中98%~99%是水份,其余主要为钾、钠、钙、镁等无机盐。有经验的户外运动爱好者都有这样的体验,大量出汗干后的皮肤,包括脸上、手上等表面都会有一层白白的结晶盐,一摸可以见到它们簌簌地掉落,这些就是流汗从体内带走的无机盐了。大量流汗导致了这些无机盐的大量流失,使得人体的压力处于不平衡的失调状态。镁能促进糖原分解,有助于细胞维持有氧氧化,缺镁时,葡萄糖通过无氧酵解途径产生乳酸,引起肌肉肌酸痛和痉挛。镁还是是钾进入细胞和钙进出细胞所必须的。镁和钙负责三磷酸腺苷(ATP)等高能磷酸化物的产生,这是肌肉运动直接使用的、必须的。其他无机盐如钠等也担负着各自重要的作用,缺乏或者失衡时均有不利的影响,影响身体健康和运动成绩。因此,运动时宜饮含糖量为5%以下并含有钾、钠、钙、镁等电解质的碱性饮料,来同时补充水份和电解质,中和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以尽快消除疲劳,恢复体内平衡,保持运动能力,单饮纯水对户外运动来说是不大合适的。
沙发
发表于 2011-10-31 08:12:43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来顶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人坛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姜堰论坛|姜堰人民论坛|姜堰第一门户社区 ( 苏ICP备18040877号-1 公安备案:浙公网安备33010802004735号  人坛成长的足迹:   

GMT+8, 2024-11-29 07:20 , Processed in 0.219035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