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考勤工资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姜堰人民论坛-姜堰第一门户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人坛
搜索
查看: 254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议江苏方言文化与区域经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8-2 18:47: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地方要发展经济,人是关键。经济只有是“人”的经济才会长盛不衰。经济地理学上所说的区位,资源,的确是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从哲学上讲,内因才是激发事物不断发展的源泉。理所当然,人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而人之所以会有的差异,其所处的文化环境差异无疑是源泉,文化环境差异会导致人思想观念的差异,从而造成经济发展的差异,而方言又是文化环境最鲜活的体现,是文化的载体,所以方言文化和区域经济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历史上,北方一直都是经济重心,南方人被视为蛮夷,南方话甚至被说成是“鸟语”,而那时农耕经济占据着绝对主导的地位。随着商品经济的大发展,到了南宋,南方经济已经全面超越北方。而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才是中国历史上生产力最大发展的时期,古代又能代表什么呢,只有当经济真正腾飞,潜力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差距也才真正拉大。纵观当代中国,凡是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经济体制活的地区基本都是非官话区( 但不是说非官话区就都经济发达,官话区经济就都不如非官话区)。广东,浙江,上海,福建,一些发展有活力的地区都不是官话区。也许你要说这些都是东部沿海地区,得改革开放之先机,诚然,那为什么同是东部沿海地区,北方沿海与东南沿海一样有落差呢?再如江苏,由于处在官话与非官话的过渡区,则更是典型,最发达的苏南三市苏锡常也非官话区而是吴语,人民富裕度也强于同在江南的南京和镇江,而宁镇的方言主体是北方官话。

在具体到各个市也大致如此,按文化背景的差异,江苏文化地域自北向南大致可分为3片:即纯粹的北方文化区,以徐州为中心,范围涉及徐州,连云港,宿迁;江淮地区,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盐城,南通,泰州;(狭义)吴文化区,包括苏州,无锡,常州。除了在交界处外,这与方言地域也基本一致(连云港,宿迁一部分为江淮话,南通,镇江,泰州有吴语分布)。而江淮方言内部又可以细分为海泗,淮扬,如泰,南京等小片(也可称洪巢和通泰两大片)。而由于江淮方言区在古代大都也是吴语分布区,只是后来被官话化了,所以江淮文化区和(狭义)吴文化区除了在方言上不一致外,生活习俗差异不是很大,都可算是广义的南方文化区。但就是这一点方言的差异,官话(江淮话属于官话)和非官话的区别,却显现出巨大的发展鸿沟。有人要说这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苏北在江北,基础设施落后,腹地没有铁路;苏南靠近上海,又有铁路干线穿过,交通发达。不错,但这只是表面,以前一位网友的话说的很好,没有铁路不能成为苏北发展不起来的托词,浙江的温台地区,以前的基础设施比苏北还差,但温台货还是源源不绝的输往全国各地,有了铁路又怎样,苏北的连云港不但是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还是江苏仅有的天然良港,可谓是交通区位上“占尽风光”,又发展得如何呢,主要经济指标在江苏仅高于96年刚建的地级宿迁市。再看江南,南京和镇江也是铁路枢纽,南京还是省会,经济富裕程度上为什么不如苏锡呢,你也许又要说苏锡常靠近上海,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可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上海陷入泥潭苦苦挣扎,对苏锡常辐射力狂降的时候,苏南的乡镇企业创造的奇迹却让人刮目。从地域上来看,苏南虽然包括南京和镇江,但是苏南模式大行其道是从常州开始的,恰巧吴方言也是从其开始的,这不能说仅仅是巧合吧!都说南京没有催发出内生发达的乡村工业是导致其经济活力不足的原因,但是为什么没有催发出呢?虽然有历史体制等众多客观原因,但人的原因我认为还是主要的,现在到了全面开放的时代,已经不能把发展的差距单单归咎于体制了。

    在一些方言过渡的市,经济也出现明显的过渡现象。如苏南的常州,下辖的金坛位于吴语与江淮话的交汇处,其经济明显薄弱与其他苏南纯吴语区。在镇江,丹阳也位于吴语与江淮话的过渡区,但决大多数仍是吴语,其经济明显好于句容等江淮话区。在南通,海门和启东等吴语区的经济和富裕程度已非一般江北县级市可比。在泰州,虽然吴语区江北的靖江和江南的江阴不可同日而语,但在泰州的县中已经是富裕程度最高的了。

    以上所说的都是非官话区,在官话区方言和经济似乎也有着某种暗合的联系。在盐城,众所周知,东台和大丰两个县级市的经济和富裕程度在苏北一支独秀,甚至远强于有些“苏中”的县市。而这两个地方虽然是江淮话,但是并非大多数苏北所属的洪巢片,而是泰如片。泰如片(又叫通泰片)分布于江淮官话区的东南部,较之淮扬片江淮话更接近于吴语。而淮扬片分布于江淮话的中西部,海泗片基本分布于江淮话的西北部。笔者发现江淮话内部区域的经济发展程度居然和方言三大片(南京片除外)完全相符合。基本上是泰如片经济好于淮扬片,淮扬片又好于海泗片。在此,还可以举出一个例子。淮安市方言属于江淮方言中的洪巢片,但北面的涟水县和淮阴区(原淮阴县)是过渡区,其方言具有海泗方言的许多特点,如把小孩说成“小鸠”,而非淮扬片的“霞子”,外公说“舅爹”,而非淮扬片的“
地板
发表于 2008-8-14 16:59:04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现代经济发展与可耕地面积/可利用资源多少有关系-成反比;传统经济发展与可耕地面积/可利用资源多少成正比 在历史上,北方一直都是传统经济重心,主要是耕地面广,可利用资源多,人员相对稀少,南方相对来说可耕地和可利用资源少,人员相对众多,在农耕时代,北方有粮不慌,安份守已.南方则无粮心慌,要么是饿死要么闹革命,在现代社会里,人总是穷则思变嘛,与其几个人守着三分地不如出去闯.当然语言文化与可耕地面积也有关系,北方总的来说是语言单一,主要还是可耕地面广,人员埋头苦干无暇于交流,而南方则可耕地面少,加之近代社会南方人员流动较频繁,所以导致语种增多,尤其是当代的社会是现代经济社会其第三产业如服务业和加工业等发展达到快速时期,因此南方相对北方来讲,经济发展较发达就理所当然了.这种道理用于北方区域的南方还是南方区域的南方都是一样的,全世界也一样,但只是相对而言.

[ 本帖最后由 toffee 于 2008-8-14 17:06 编辑 ]
板凳
发表于 2008-8-14 16:14:03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方言与区域经济关系密切!
沙发
发表于 2008-8-14 10:18:44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太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人坛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姜堰论坛|姜堰人民论坛|姜堰第一门户社区 ( 苏ICP备18040877号-1 公安备案:浙公网安备33010802004735号  人坛成长的足迹:   

GMT+8, 2024-11-30 15:03 , Processed in 0.121627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