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的日子里,脑海里常常浮现出这样的场景—— 春日的午后,阳光和煦,草长莺飞,从巴学园通往九品佛寺庙的小路上,孩子们走走停停,有的拿草茎挑逗一条肥肥的毛毛虫,有的蹲在地上观察匆忙赶路的蚂蚁队伍,还有几个孩子围着老师,听老师介绍路边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而那个叫豆豆的小女孩正仰着脸,忙着跟头顶上飞过的燕子打招呼…… 这是巴学园的散步活动。在小林宗作校长看来,过于依赖文字和语言的教育,会使孩子们失去感受自然、触摸心灵的能力。所以,一般情况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孩子每天下午都是由老师带着去校外散步。活动中玩,活动中学,活动中成长,巴学园正是通过这样一系列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妙趣横生的校内外活动彰显了教育的魅力、尊严与价值。 ——每天的午餐是孩子们自带的精心准备的“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饭前要唱校长改写的歌“好好嚼啊……”,饭中还有说话节目,从而产生椰壳效应,孩子们吃得香,吃得好,心情愉快,营养全面、均衡,还认识了一些山里、海里出产的东西,慢慢学会了在大庭广众之下大方、大胆地讲话。 ——既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的校园礼堂里的“露营”,孩子们学到了支帐篷的方法,听到了校长神奇的旅行故事,“成了终生难忘的愉快而又宝贵的经历”。 ——奇特的溪谷野炊、温泉旅行、试胆量活动,等等,更是让孩子们获得了奇妙而熨帖的生命体验,享受到了生命的狂欢。 …… 教育就是这样奇妙,“孩子们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目的,教育的效果就越好”:在巴学园,孩子们从来没有被教导“排成一列,规规矩矩地走路”,更没有听到过“保持安静、不乱扔果皮纸屑”的呵斥。但是,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孩子们不知不觉知道了很多,比如看到乱糟糟的地方就要主动去打扫,知道欺负弱小是件很可耻的事,所有的人对对方的困难都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等等。苏霍姆林斯基也通过大量的教育案例,证明了集体活动尤其是亲近大自然的户外活动,在那些处于各种艰难境地的孩子身上产生了神奇的“美疗”效果。不得不坚信,真正好的教育是知行统一,是大爱无痕,是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反观我们现在的学校,有多少活动在持之以恒、创造性地开展?耳闻有的学校为了规避学生安全事故,制定了许多“清规戒律”。比如,严禁学生在校园体育场活动,因为担心学生跑步、跳远以及在体育器械上运动时受伤;严禁学生在校园内玩老鹰抓小鸡、猫捉老鼠之类的游戏,担心学生因此碰了鼻子、扭了筋骨;严禁学生在楼道走廊附近玩耍、观望,防止一不留神掉了下去,等等。在这样的学校里,校内活动几乎归零,遑论“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校外活动了。没有了活动,教育就失去了诗性的灵魂、深邃的气质和自然的底色,只能是干涩如柴、味同嚼蜡,让更多的孩子央求妈妈“带我到没有学校的地方去吧”。这样的学校,还有教育的味道和尊严吗?(作者单位:湖北省监利县上车湾镇初级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