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考勤工资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姜堰人民论坛-姜堰第一门户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人坛
搜索
查看: 10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姜堰高僧大德传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0 17:1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姜堰自古庙宇众多,佛事兴盛,比较出名的当数净业禅寺,旧称弥勒禅院,在东晋义熙年间(405-418)改建为寺院;“江北第一寺”古千佛寺,始建于隋唐时代;古寿圣寺,建于宋咸淳(1265-1274)年间;绿树禅院,据《扬州旅游》和《江苏百家名镇》载建于五代时期。姜堰的庙宇有怪、奇、特的特点,所谓怪者:庙门东南西北四向都有;所谓奇者:木雕、浮雕、画像齐全,技艺精湛,有着金心银胆,令人称奇。所谓特者:庙宇里自建戏楼,且供奉民间传奇人物济公,明朝起义领袖张士诚将军像(俗称张王菩萨)。大德高僧、人才辈出,在宗教界产生一定的影响。诸如性空法师,寒山寺住持;了中法师,世界佛伽协会会长、台湾佛协会长,仁德法师,九华山祗园寺方丈;曾任江苏省佛协会长、栖霞山佛学院院长、中国佛协理事雪烦法师;潮州市庵埠灵和寺主持智诚法师等等,从三水灵毓的大地上走出一位位德高望众,德艺双馨的高僧大德,向世人昭示着三水文明的神韵。让我们用心去感悟性空、了中、仁德几位高僧大德,走进他们的佛路人生。

一、 “笔下功德”——德艺双馨的性空法师

唐朝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一诗,使得苏州寒山寺声名远播,而近代高僧性空法师,妙笔生辉,手书《枫桥夜泊》诗作,则以其高超精湛的书法技艺,德高望众的人格魅力,让苏州寒山寺迎来了佛教事业发达的顶峰。性空法师本人,其名望也随同其手书一样,与张继古诗,古寒山寺一样在世间驰名,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一席地位,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李瑞环、陈慕华、廖汉生的接见,给予很高评价。已故著名佛学家、书法家、中国佛学会主席赵朴初先生曾手书“笔下功德”四个大字,对性空大师为佛教事业作出的贡献予以充分肯定。

性空法师,姜堰人,俗姓杨,13岁在有着浓郁三水佛教文化滋润的姜堰小庙里出家。孟子尝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从小立志将佛法发扬光大的性空法师,15岁只身一人来到无锡南千寺受戒,后到镇江焦山佛学院读书十年,全国解放后,解散宗教信徒,性空又被下放到昆山农村,后又来到昆山一座小庙里当起挂单和尚。六十年代,苏州西园寺方丈将其请到西园寺。不久,寒山寺方丈通卢又将其请到了寒山寺。从此,在性空的宿命里与寒山寺紧紧缔结在一起,寒山寺也因为有了性空法师,避免了历史上的劫难,使得三宝“古碑、罗汉、经书”得以保存下来,也因为有了性空法师,寒山寺千年古刹得以重见天日,释放出历史的光辉。

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场浩劫,破“四旧”,寺庙成为首当其冲的冲击对象。寒山寺的碑刻闻名天下,其中最著名的有张继诗碑,晚清书法大家俞樾书写,还有岳飞手迹刻石,有吴门四子唐伯虎的诗碑残迹,以及明代书画家、理论家董其昌题跋,张樗寮《金刚经》康有为书法刻碑及历代修寺纪事碑刻等,都是些不可或缺的珍贵文物,性空大师为保护这些碑刻绞尽脑汁,在碑上蒙了些红纸,利用书法特长,书写毛主席语录,方才躲过这一劫。寒山寺里大殿五百黄杨木雕罗汉,藏经楼7000多册佛教经书,也是性空和尚采取“瞒天过海”、“移花接木”的办法贴上主席语录,躲过浩劫。一幅俞樾手书“五峰古方丈”的银杏树木板,硬是让性空和尚作为铺板,随之下放到了农村,朝夕相伴才得以保存下来。当然,性空法师的爱国护教行动绝不止保护了这批珍贵文物。

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迎来了佛教事业发展的春天。性空大师利用手中这支笔,苦练书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手书张继《枫桥夜泊》诗作,作为墨宝被海内外客人收藏,功德箱也随之聚满金银,经过多年努力,寒山寺也装饰一新,枫江楼、藏经楼修缮如初,得到空前繁荣。

在成绩面前,性空法师没有陶醉,他的夙愿还没有实现,他要让寒山寺矗立起一座雄伟巍峨的宝塔。有寺就有塔,这是古代苏州的一大特色,一千多年来,寒山寺历经五次劫难,宝塔均没有修成,多少让人遗憾。为了造好宝塔,他在书法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又苦苦学画,他画的梅、兰、竹、菊,栩栩如生,苍劲老辣,也使得募集的钱越来越多,终于在二十一世纪初完成了六百多年来先人未能完成的心愿。



二、 “和谐在心”——不忘典宗的了中法师

了中法师,俗姓周,1932年出生于塘湾镇肖家庄(时泰县),现任台北善导寺住持,兼玄奘大学创办人,世界佛教僧伽会会长。据《泰县志》记载,了中法师是姜堰法华庵第十三代传人。了中法师一九三八年在马庄法华庵剃度出家拜圆成、希尧等几位德高望重的高僧为师,后在姜堰观音庵拜灵珠师太接受佛学启蒙教育,再随师父自新法师到泰州净因寺读书,毕业于泰州光孝寺佛学院。一九四七年在南京古林寺受具足戒,一九四九年去台湾,五十年代在日本留学深造,后在台北善导寺任住持。

了中法师,虽背井离乡到了台湾。但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在“爱国、统一”的大旗下,了中法师致力于维护国家一统,维系同根血脉,并毕生进行着艰辛卓越的努力。

他思乡的情结一直没有断。在台湾他非常想念家乡,想念亲人,可谓魂牵梦绕,思念时,常泪流满面,两岸不通音信未能阻隔他的思乡之情,在日本留学第二天便鸿雁传书。了中就是这么一个性情中人,他不忘报效桑梓。一九八八年以来,他多次回乡寻根谒祖,参与两岸佛学交流。二00一年,他在缅甸花130万人民币买了450公斤重的羊脂玉,雕成一尊玉佛捐赠给家乡马庄法华庵,并赠一尊价值40万元的玉佛像给泰州光孝寺,另外还捐资为老家塘湾镇修桥铺路。用他的话说:“树高千丈,忘不了根,恢复祖庭,回报乡亲,我义不容辞”。

了中法师的爱国情结没有变。2001年4月,作为在台湾佛教界颇有影响的人士和多年研习佛教经典的高僧,了中法师对“**”随意、恶意利用、曲解佛教专有词汇等行为表示愤慨。了中法师认为,任何一种宗教或其他社会团体,对社会的贡献首先要是积极的、正面的,为社会提供向上的、和谐的、善良的力量,这样才能得到社会和大众的认同,而“**”却非如此。仅以它鼓励信众自焚、自杀、不能看病求医等行为,就可以说这是一种“邪”。不管哪一种宗教,不会让信众无谓牺牲最宝贵的生命,也没有什么真正的宗教理论,要通过牺牲生命去修炼。

他积极倡导和谐文化理念,推进衍生升华新的佛学理念。二00六年四月,世界佛教论坛在西子湖畔杭州举行,来自世界三十七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高僧云集杭州。论坛的主题是“和谐从心做起”,了中法师在这次论坛上作了专题发言,提出:人类要实现“新六和”的愿景,即“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际和顺,社会和谐,人间和美,世界和平”,他把构建“大同”“和谐”的佛教文化上升到了全人类发展生存的大众文化,取得了与会者的一致认同。

三、“爱国护教” ——慈航普渡的仁德法师

仁德法师(1926.6.23-2001.8.23)是我国四大佛山之一、地藏菩萨的圣地九华山祗园寺第48任方丈,从三水大地上走出去的一代高僧大德,生前曾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安徽省佛教协会会长、九华山佛学院院长等职。他爱国爱教,慈悲众生,受到国内外僧众信徒的敬仰。

仁德法师,俗名李德海,1926年6月23日出生于白马乡前港村(时属泰县)一个农民的家庭。他兄弟三人,排行老二。由于家境贫寒,1936年农历六月初三,在塘湾太慰庵出家,系统地学习了《论语》、《中庸》、《孟子》等儒家经典文化,继而又深解佛典,通晓经、神、论、藏,从此步入佛门。

1948年4月14日,仁德前往南京观音寺求授三坛大戒。1949年秋天,来到扬州高旻寺禅七。禅七期完,仁德便应禅慧法师之邀留了下来。高旻寺“农禅并重”,他先后学会了编织草席、在商店米店担任过出纳、在麻袋厂布厂担任过管理人员。后来,又担任了高旻寺的知客,获得了“不倒单”的禅悦,又成功地完成了“持午”的修炼。为了精研佛法,向更高层次迈进,1955年9月,仁德法师离开高旻寺,前往终南山修学,后又去江西真如寺修学。1957年9月,来到安徽九华山参拜地藏菩萨,从而促成了仁德法师与九华山的历史结合,使他日后终成佛教圣地九华山的一代杰出宗师。

1965年,仁德被推选为九华山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1966年,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暴发了。在这场风暴里,祗园寺、甘露寺、龙池庵、吊桥寺等处的佛像均遭到破坏,法师被一群“红卫兵”揪出批斗,所有僧尼统统被赶出庙门,仁德法师痛心疾首,在艰难复杂的时刻,他坚持信仰,守住自己的道德大门。寺庙失去香火以后,不断有人返俗。仁德法师忧心如焚。他把僧尼们组织起来,成立了九华山生产大队。把自己在高旻寺学到的编织手艺传授给僧众。靠着这样的本领,不仅做到了自食其力,还吸收了一些附近生产队家庭贫穷的社员进厂。僧尼们自给有余的劳动,有效地止住了还俗之风。

仁德法师是一位爱国爱教的有德高僧。粉碎“四人帮”以后,为把一个新的九华山重现于世人面前,决心不增加国家的负担,开始了艰难而细致的募化工作,靠一颗爱国爱教的诚心调动海内外佛教弟子的布施热情。

1979年农历七月,香港宝莲寺方丈圣一法师率香港佛教界代表团前来参拜九华,并举行讲经法会。仁德法师从口袋里郑重地掏出多年的积蓄交给圣一法师,想把肉身殿上劫后余生的佛像作一次装金。圣一法师被大陆僧人的一颗爱国爱教的滚烫的心所感动,当场拍板,为修复九华山出资20万。同来的诸山长老也纷纷解囊相助,各尽其心,各表其能。不久,七万张金箔由香港送到九华山。

仁德法师不仅为修复九华山寺庙、佛像做到精心募化,多方筹资,特别是在传经授道、培养僧才方面抓了两件大事,一是开展对外友好交往。1986年12月1日,应日本佛教辨天宗宗务总长大森慈祥先生的邀请,赴东瀛讲经;1989年8月,应美国三番市万佛城宣化上人的邀请,赴美国参访弘法;1991年10月30日访问香港;先后6次来到新加坡,5次访问韩国,还多次到加拿大等国讲经布道。二是积极培育僧才。1986年下半年,仁德法师在九华山举办了一期僧伽培训班。1991年9月6日,中国佛学院九华山寺院执事班举行开学典礼;同年9月19日,九华山佛学院举行开学盛大庆典,这是建国以来,安徽省第一所佛教院校的开学典礼。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朴老在会上高兴地说“……当前和今后中国佛教的一个最紧迫的任务,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对仁德大师此举予以肯定。

在大是大非面前,仁德法师总是旗帜鲜明,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问题上,仁德法师批判说:“**是佛教界的一颗毒瘤,是歪门邪教,望我佛门弟子和芸芸众生切莫信之,传之,练之。”表达了一位有德高僧鲜明的爱国爱教立场。

九华山,是一座巍峨挺拔的江南名山,与江西的五台山、四川的峨眉山、浙江的普陀山相比起来,九华山有着独具江南风格的寺庙建筑群,比起其他三座佛山来,毕竟少了一座代表地藏菩萨形象的标志。他发愿:我此生中,一定要在九华山地藏道场建造一座高大的地藏铜像,让一切拜瞻地藏道场的人们心中升起对菩萨精神的恭敬。

1995年春,仁德法师应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的邀请前往访问。在新加坡居士林的组织下,新加坡全国各界居士迅速为大铜象的筹建举行万人祈祷大会,祈祷大法会上,无数居士当场为大铜像捐赠。在国内,他多方奔走呼吁得到了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的支持和帮助。赵朴初欣然为大铜像题楹联一幅:“长忆谪仙人开九芙蓉珠胜境,仰慕菩萨像放大吉祥光明云。” 叶选平写下了 地藏菩萨“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誓愿,表达了他对仁德法师矢志不渝精神的高度赞扬。经过多方努力,2001年9月16日佛像终于落成。

九华山地藏菩萨露天铜像身高度为76米,加上莲花底盘高度,宣传为99米,这与九华山九朵莲花、朴老的建议以及金地藏99岁入寂相一致。造型是地藏菩萨比丘立像,手持锡杖,脚踏莲花,面向西方,面容端庄、慈祥,以示“昭示众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代大师虽已驾鹤仙去,地藏露天铜像的建设却是法师奉佛道路上永远的丰碑。

悠悠岁月,茫茫佛海,走近三水,循踪佛迹,在历史时空中穿梭,倘佯在三水文明怀抱中,会让你在灵魂深处引发出不尽的遐思与妙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人坛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姜堰论坛|姜堰人民论坛|姜堰第一门户社区 ( 苏ICP备18040877号-1 公安备案:浙公网安备33010802004735号  人坛成长的足迹:   

GMT+8, 2024-11-30 07:43 , Processed in 0.599331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