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考勤工资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姜堰人民论坛-姜堰第一门户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人坛
搜索
查看: 3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超级辩论] 廬山秀出南斗秀—诗仙太白在庐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4-10 14:26: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庐山,在寻阳,今江西九江之南。鄱阳湖在山北。唐人好游山,李白作为盛唐文化的代表,自然也不例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这是李白自己的总结。在这“名山”中,庐山不仅是李白多次游历的场所,也是他安史之乱时的避世隐居之地。
说起李白的庐山谣,最广为人知的应该是那首《望庐山瀑布》(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人们常说李白的诗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而这中一以贯之的气流神韵,便是李白性格中的飘逸洒脱的精神体现。李白的庐山,常常是以一种避世隐居的形象出现的。李白的另一首《望庐山瀑布》中写道:“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且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其中的出世之意十分明显。

而事实上,李白也的确曾在庐山隐居。安史之乱后,李白避乱,离开宣城,北上当涂,溧阳,后转溯江至寻阳庐山,隐于五老峰下屏风叠。“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庐山五老峰,似五老翁列坐于山巅,又像莲花并开。“青天削出金芙蓉”,鬼斧神工,天然而成的庐山秀色,正暗合了李白的率性洒脱。《图经》中说:“白性喜名山,飘然有物外志,以庐阜水石佳处,隧往游焉。卜筑五老峰下,有书堂旧基。后北归,犹不忍去,指庐山曰:‘与君再会,不敢寒盟,丹崖绿壑,神其鉴之。”

但是,李白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用世思想,渴望着功成而后身退的理想人生。所以,未成功的隐居并不是李白最终的人生目标,《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诗中,李白虽表达了“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群”的归隐之意,但“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一句,却隐隐透露出李白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生不逢时的人生感叹。一个“且”字,更有些姜太公垂钓,待遇圣明的意味。之后,奉永璘王征召入幕,本以为可以一展抱负,却不料转入皇族兄弟之争,以至于获罪流放。

这以后,李白似乎对政治淡漠了许多。在他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说道:“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寻仙问道,出尘避世之心跃出纸上,而庐山便是他的首选之地。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写其游山的目的,然后是一大堆及其浪漫飘逸,天马行空的对庐山的描绘: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迥崖沓障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庐山之美如斯,而在庐山之上观景更是壮观: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庐山之美既有翠影红霞映朝日的清新秀丽,又蕴含着瀑布的奔放激越,还有石山骨立,突兀凌霄的奇山怪石。庐山的这些特点,正好与诗人的豪迈奔放,傲世独立,以及谪仙人清水出芙蓉般的清新俊逸相契合。想来,这也是李白“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的原因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人坛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姜堰论坛|姜堰人民论坛|姜堰第一门户社区 ( 苏ICP备18040877号-1 公安备案:浙公网安备33010802004735号  人坛成长的足迹:   

GMT+8, 2024-11-30 10:56 , Processed in 1.034243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