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考勤工资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姜堰人民论坛-姜堰第一门户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人坛
搜索
查看: 334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话说“敬惜字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9-30 07:18: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话说“敬惜字纸”

  百年前,姜堰北大街的中段,瓷器商陈启兴,在街东修建了临街的店面和朝南的住宅。背靠巷道口的住宅北墙西角约一米高的地方,其特地建造了一个约三十二开纸大小的墙洞,虽历经百年风雨,到近几年北大街拆迁时,仍能依稀辨别出在墙洞上方弧形砖雕上的模糊字迹——“敬惜字纸”四字,街坊老人都称其为“字纸窟”。当我们在刚刚踏进姜堰这条具有特殊意义的刘家桥巷巷口时,这个沾满文化气息的“字纸窟”,就会一下子把我们带入那古老而又凝重的文化氛围,一段敬重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神秘话题便由此揭开。
  “敬惜字纸”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的一种良好美德,代表着古人敬重文化的思想。相传,中国文字是由上古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发明的,历代的帝王将相和平民百姓对文化都相当敬重,久而久之,古人就是看见有字的纸,都非常爱惜。文字记载着神秘的文明信息,斧凿着古之先贤的文化灵性。这种敬重珍惜、诚惶诚恐的态度,是因为,在古人眼中,文明实在是上苍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他们深知来之十分不易。
  深深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的姜堰人,历来非常重视文化的传承。离刘家桥巷南侧不远,就有明代泰州学派巨擘王栋的家祠——王氏宗祠,此处曾作为姜堰人祭祀孔子的地方;东大街上类似外地孔庙的文昌宫内,有由清中期乡人张弼承创办、鼓励贫寒子弟读书的学堂——励材堂。此外,姜堰商家对文化的传承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如清末姜堰首富王郁哉,独资兴办义学;民国初年,居于刘家桥巷内的姜堰胡氏茶商,捐资办学,并大力培养子女读书,把儒家的和谐思想融入了经商之道。这些都是久远以来,姜堰人文化薪火传递的历史见证。
  而“敬惜字纸”的旧俗,在旧时姜堰十分盛行。凡每户人家都有一个专用纸篓,上贴“敬惜字纸”字条,放在明眼处,凡是写有或印着字的纸,不许抛在地上,不能践踏,更不能当手纸使用,大人孩子都一定会将其放入篓内。讲究的人家在建房时,临路面巷道的一面墙上砌出刻有“敬惜字纸”砖雕的墙洞,方便四方行人投放废弃的字纸,姜堰四条街道上,像刘家桥巷口的“字纸窟”便有多处。更有些殷实大户,还定时雇人挑着字纸担子,走街串巷到住户家中收集字纸,顺便把街头巷尾的那些“字纸窟”内的字纸收入担中。收集到字纸会送至专用的化纸场,用化纸炉焚化。砖砌的化纸炉外形与家用炉灶结构基本相同,高高的烟囱伸出炉外,炉膛周壁留有气孔,以便于字纸充分燃烧,灶口也有砖刻“敬惜字纸”。化纸场还敬奉着诸如孔圣人或文昌帝君等神像,每次焚化时都会拈香敬神。焚化时扬出的字纸灰烟,使得化纸工人或化纸场周围行人刺鼻呛眼、咳嗽流泪,但他们还会毕恭毕敬地周行其事。化纸场一般都设在寺庙内的室内或露天,比如姜堰北街东岳行宫门楼东侧的庑殿、东街文昌宫内都曾作为化纸场。焚化后的字纸灰用麻袋装好,掩埋或暂置室内,因为有些船民会特地到化纸场请字纸灰。他们世代相传,船只过江时,带上字纸灰,大风大浪时抛出可以镇压水怪。这些具有神秘色彩的“敬惜字纸”旧俗,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更新,现在只存于那些姜堰老人的深深记忆中了。
  如今,每个单位或家庭也使用样式各异的纸篓,它们与“敬惜字纸”纸篓的遭遇迥然不同,或置于墙角、或放于桌下,隐蔽起来,生怕这些脏东西被谁看见了会尴尬,大街上,不时还会看到一些废纸和广告宣传单随风飞扬。这些字纸都会经过环卫工人之手,集中到城东大型垃圾场,命运终结在风吹雨刷和虫飞蝇舞之中,正在经受着现代“焚化炉”如此焚化,它们的归宿和上世纪破四旧时惊人相似,如同把成车成担的古籍化作灰烟或纸浆,何其哀哉!
  古代先民用“敬惜字纸”的系列过程,来敬重文化、珍惜知识,这种朴素的自觉行动,细想起来更是反映了他们渴望知识的良好愿望和注重环境卫生的优良品质,这种在当时已是高尚的美德,因受当时科学文明低下的制约,在结尾部分被带上了浓厚的迷信色彩,这是当时特定社会意识形态下精神文明的必然结果。
  现代社会文明普及,印刷品也早就是寻常之物,那种奉文明若神明般的精神已慢慢消失,而“敬惜字纸”的传统也随之湮灭,这实在是非常令人惋惜的。但已消失的东西并不等于就应一去不回,事实上,在2000年起全国开展“全民读书月”等活动,就是在重新探究优秀传统的悠远源头,为今后的现代文明注入宝贵活水。如今,我们应运用胡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来扬长避短地传承这些优秀文化传统。
  如今站在破旧的北街刘家桥巷口,向东望去,市政府正欲修整的古巷道如同一个饱经沧桑的百岁老人,正在姜堰古老的商业和文化历史的蹒跚步履中向我们走来,其间喘息时又朝我们颤颤挥手疾呼。我们建议,希望政府在修整刘家桥巷时,原地恢复这一“敬惜字纸”的文化元素,那么这条古巷道的特殊意义便显得更具魅力,这根贯穿姜堰的文化脉搏将会变得更为厚重。
                                
                      9.29.夜 于聚石斋

沙发
发表于 2009-12-22 13:07:44 | 只看该作者
阅。
板凳
发表于 2010-5-3 20:46:38 | 只看该作者
前两天去泰州老街的,

老街入口处有这么个玩意儿!

我当时就想到阳光!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21:05:54 | 只看该作者
前两天去泰州老街的,

老街入口处有这么个玩意儿!

我当时就想到阳光!
东板桥 发表于 2010-5-3 20:46


下下你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人坛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姜堰论坛|姜堰人民论坛|姜堰第一门户社区 ( 苏ICP备18040877号-1 公安备案:浙公网安备33010802004735号  人坛成长的足迹:   

GMT+8, 2024-11-30 10:25 , Processed in 0.105436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