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考勤工资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姜堰人民论坛-姜堰第一门户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人坛
搜索
查看: 298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道教与茶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21 23:37: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道教与茶道
 
  道教对茶道的影响比儒释两教更为深刻、更为久远。道教茶道强调“道法自然”,饮茶以自然为美,动静咸宜。动如行云流水,静如山岳屹立,笑如春花自开,言如山泉吟诉。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发自自然,任由心性,不事造作。“道法自然”,就要清静无为,返朴归真。在饮茶中,心性得到完全解放,心境超越尘世,清静、恬淡、空寂、无为,心灵随茶香飘逸,情绪随茶韵宁谧。人与自然融合为一,升华到“悟道”“无我”的境界。





 道教品茶崇尚贵生、乐生、养生、延生、长生,但已经消泯了任何的功利,自然虚寂,与道合一。这是道教“天人合一”思想在茶道中的反映,也是中国茶道的灵魂。品茗无我,我是清茗,清茗即我,茗我合一。高境界的茶道,就是物我两忘。道教茶道是人类的自我超越,突破自我界限,自然化人,人化自然,是最高的理想的自然境界。“坐忘”是老庄思想的精髓,道教为使茶道达到“致虚极,宁守笃”的境界,提出“坐忘”的致静法门。中国茶道把“静”视为品茶“四谛”(和、静、怡、真)之一,正是道教思想的影响。要使品茗时心境达到一私不留、一尘不染,一妄不存、一念不起的空灵境界,就得修炼“坐忘”法门,忘掉自我及与自我有关的一切。茶道提倡的人与自然的相互沟通,融化物我之间的界限,以及“涤除玄鉴”“澄心象”的审美观照,均可通过 “坐忘”来实现。

  道教不拘名教,纯任自然,旷达逍遥的处事态度,正是中国茶道的处世之道。道家所说的“无己”,就是茶道中追求的“无我”。无我,并非是从肉体上消灭自我,而是从精神上泯灭物我的对立,达到契合自然、心纳万物。“无我”是中国茶道对心境的最高追求。在道教贵生、乐生、养生、延生、长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茶道特别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养生的功能,以及怡情养性的功能,这在道教的诗词中有明确的表现。如马钰的词《长思仁茶》中写道:“一枪茶,二枪茶,休献机心名利家,无眠未作差。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这里的品茶,已经具有了清洁身心的伦理功能和增加道法的修炼功能。



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在《水调歌头·咏茶》一词中写的更妙:“二月一番雨,昨夜一声雷。旗枪争展,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炼作紫金堆。碾破春无限,飞起绿尘埃。汲新泉,烹活火,试将来,放下兔毫瓯子,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这首词讲了品茶的全过程,传达出这样一些信息:

  ①是选茶。茶叶是绿茶,是当年初春雨后早晨刚采的新茶的茶尖,经过精心制作。

  ②是烹茶。烹茶须旋汲山泉,用明火烹煮,茶具是景致的白瓯。

  ③是品茶。品茶需慢啜细咂,切忌牛饮。入口后须含咀慢咽,在深静中充分释放嗅觉、触觉、味觉、感觉器官,悠然品味茶所带来的美妙感觉。

  ④是评茶。茶能醒酒,能去倦,能通毛孔,使人有飘然欲仙、身入蓬莱仙岛的感觉。从白玉蟾的词里可看出道者饮茶是相当考究的,饮茶所带来的身心静美愉悦的境界也是令人神往的.
沙发
发表于 2008-6-20 10:41:14 | 只看该作者
写得不错,值得表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人坛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姜堰论坛|姜堰人民论坛|姜堰第一门户社区 ( 苏ICP备18040877号-1 公安备案:浙公网安备33010802004735号  人坛成长的足迹:   

GMT+8, 2024-11-26 17:28 , Processed in 0.105167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