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逐客令”
作者:陈 泰
从小,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教师。可是,1962年7月,当我初中毕业参加中考后将要填报自愿时,我犯了难:父母及全家人不同意,不同意报中师。
他们反对的理由是:
中师毕业出来要分到乡下学校。而我大哥陈乾当年曾在乡下当了一年多民办代课教师。那时候,吃是各学生家轮流分摊,今天在这个学生家,明天在那个学生家,极不稳定,有好有差。那时农村也穷,有时我大哥只能靠吃红薯当中餐,肚子涨,又不顶饱,干了一年多就死活不干回家,后来去了内蒙。大家说:以大哥当教师的教训,到乡下当教师不行。再说当时大家都穷,都困难,都想考个不花钱的学校,早点毕业出来挣钱。据传当时报考中师的学生很多。父母意见:挤独木桥的人太多,万一上不了就大麻烦了。再说当时我二哥陈仲已在读高三,他学习基础好、成绩好,父母一心想家中出个“状元”,已经是省吃俭用、千方百计在保二哥能考上大学。家中也再没能力供我继续深造。
所以,为保万全让我考上一个不花学费、不交伙食费的学校,由当时上高三的二哥做主给报了个冷门:苏州蚕桑学校。结果中了!
然而,不曾想,十多年后,我还真的当上了教师,当了一回尽责但不一定“称职”的教师。
当教师,没有师范院校或是幼儿中师的毕业文凭,没有教师资格认证,在现今社会,那是绝对不会发生的。
然而,那是文化大革命后期,是断档的时代,而且是在新疆,一个文化相对落后、经济贫困、师资缺乏的地方。
我也就是在这一种特殊的年代、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学校,当上了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
第一学期,学校让我管理学校图书室,负责学生借阅书刊,以及从初一到高二的图画。
那时学校的图书也不是很多,主要是一些期刊杂志、小说及一些专业书籍,大约总共5、6000册。由于长期没人管理,书刊乱七八糟堆放着,几个书架上满是灰尘。
当时,我是一个人先来学校的,就带了一个铺卷,我就临时在图书室安了个铺。用了整三天时间进行了清扫和整理、归类,然后逐一登记,并抄录了《图书目录一览表》贴在图书室醒目的地方。又制定了《借阅图书的管理办法》,规定:每周一到周三为小学部学生借阅时间,四、五、六为初中高中学生借阅时间。教师专业书籍随时可借阅。老师和同学都很高兴。
第一天开放图书室,不管是小学、中学的学生大家都挤到图书室外边看,好像是看谁家在迎娶新媳妇,又好像是在赶集。借到书的同学更是喜逐颜开,没借书的同学也兴高采烈。
以后我发现,小学五年级的三个小姑娘,一个叫朱永红,一个叫靖钰,一个叫甘爱萍,每周借书不拉,每次都是三人一起来、一起走,三个人十分的亲热。很快我知道,她们仨都是团部机修连的,自小一起长大,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是一个班,学习成绩也都是班上的前几名,不是姐妹胜似姐妹,慢慢她们也跟我熟识起来。有时我还跟她们开玩笑,说“以后我要当她们的老师”,不想后来,我还真的成了她们的班主任,这是后话。
但在我接手教图画课的过程中,却遇到了麻烦。
原来学校图画老师是一姓孙的,是专科学校毕业的,水平相当的好,但因为他工作调动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六团。
而我,却是一个从未受过专业培训,仅是自己从小喜欢画个小人,以后自己学习画过几张炭笔放大以及“文革”中画过两幅大的毛主席像,但基本理论一窍不通。再就是孙老师离校时没有留下任何教材、大纲, 或讲义或他画下的任何图画。只知道他姓孙,连人影子都没见过。我就犯了难,不知从何下手。
但我还必须硬着头皮去为同学们上课。第一课,就被下了“逐客令”。
那是一天上午第四节课,我兴致勃勃到初二(一)班,首先向同学们自报了家门,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我的大名,这时,一个叫文丽的女生,大胆地站起,说:
“我们要孙老师,不要你上!”给我下逐客令。
我十分的尴尬。但我很快转过神,对大家说:
“同学们,学校领导给我讲,孙老师已经调走。现在调我来教大家,虽然我要比孙老师差,但我愿意跟大家一起上好图画课,如果有谁比我画的好,我就请他上来给大家教,好不好?”
这一段表白,还真的镇住了个别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第一课45分钟也就轻松的过来了。
下课铃响,我的手心还在冒汗。 |